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户部紧张这是自朱棣登极以后的常态,毕竟朱棣要搞的事情太多了。

既要出兵攻打北方草原,又要修永乐大典,还要下西洋宣扬大明国威。

凡此种种,若是一样一样的来,那户部自然是不吃紧的。

但要是集中在一起,若大的户部是真没有余粮。

太子的话还没说完,一旁的汉王朱高煦便出言讽刺道。

“弄不到钱就说弄不到钱,在这给皇上叫什么苦。”

朱高煦虽然被皇上被圈在汉王府一个月,但上朝到是并不禁止。

毕竟朝堂上有些事也和汉王相关。

“老二你别站着说话不腰疼!”朱高炽气的肝疼。

“老大你不行就别占着监国的位子,让我来!”

“好了!”

朱棣忍不住摇头,喝止。

钱钱钱,到哪里去弄钱啊。

朱棣并不是不知道税收的困难,只是他心里急啊。

急着打败北边的鞑靼,急着修永乐大典,急着宣扬大明国威。

他要向天下人证明,他是一个好皇帝!

是一个远比建文好上十倍,百倍的好皇帝!

“老大,你总说没钱,那就去想办法搞钱!再想点办法。”

“老二,你也不用成天怼着老大,你有本事你也搞钱来,不然就想个搞钱的法子。”

朱棣并没有偏袒老大或者老二,虽然从客观上来说老二朱高煦和他确实很像,他也一度有立老二为太子的想法。

但是既然太子已定,那就是定了!

老二老老实实的去当个藩王,还容不得他放肆。

朱棣这么一说,太子和汉王便不再言语了。

弄钱?弄钱的办法?这太难了。

汉王对这种东西更是一窍不通,不然他也不会想要寻找民间大才来做自己的幕僚。

而相对一窍不通的汉王,太子心中自然是不少主意的,只是这些主意都不可说。

例如开通海岸,光是这一条说了便要触怒皇上。

因为大明沿海,如今已经有了倭寇,这些倭寇虽不致命,但却十分讨厌,时不时刺你一下,让你心中烦闷。

因此朱棣才下令禁制出海,除了郑和能够下西洋宣扬国威外,其他一律不准。

朱棣看着两人都不说话,心中无奈,但脑海中却猛的想起之前苏文塘和自己说过的策略。

摊丁入亩……

真是个好计策啊。

朱棣事后细细品味,甚至感到这将是一个重大国策!

若是能在全国推行,或许能使大明强盛十倍。

朱棣想了想,还是决定说出来和众人商议一下。

若是真能以此为根基,拿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也是一件好事。

“若是你们都没有办法,那朕就拿出一个办法来!”

朱棣对着满朝文武说道。

众人一听,皇上心中有办法,便洗耳恭听。

只是大部分官员,都对这个所谓办法心中摇头。

朱棣是马上皇帝,能打是肯定的,北征鞑靼,将蒙古人打的丢盔弃甲,但若是论到内政。

说句不客气的话,太子胜他十倍!

前一段时间,朱棣还想过印发大明宝钞来增加军费,但被太子带头阻止。

毕竟大明宝钞可不是光引就能有银子的。

印的多了,百姓便不相信宝钞了。

“朕有一策,是从一个小兔崽子那听来的,你们姑且一听,查漏补缺,若是觉得可行,便拿出个章程,要是不可行,便给我好好的想出办法来!”

朱棣说完,看向众臣,见众臣没有什么异议,就开始说了。

“这一策叫做“摊丁入亩”,就是将原本乡间百姓身上的人头税编入所有的土地内,若是拥有土地多,变多纳税,拥有土地少,甚至是没有土地,便不用交这人头税。”

朱棣话音刚落,众大臣便被惊掉了下巴。

太子更是一脸不敢置信的看着皇上。

这是朱棣能想出来的?

关键是这计策,似乎……似乎有一定的可行性。

没人说话,就算是汉王朱高煦都在思考这计策。

也不知过了多久,奉天殿上才有人开口。

“皇上,此计不可行!”

说话的是内阁大学生杨士奇。一身红袍穿在他的身上显得很有儒家风范。

“哦?为何不可?”

朱棣不动声色,淡然问道。

“此策虽好,如一柄钢刀直消病肉,但若是病肉强大,则可能腐蚀钢刀啊。”

在场大臣没有一个傻子,都看出了这一策略是要得罪豪强士族,若是推行下去,恐怕在场众人,一半以上的家族都要遭殃。

除了杨士奇这样的寒门子弟恐怕没人能笑的出来。

不过最终这反对的声音却是由杨士奇说了出来,则令众人感到意外。

其实杨士奇并不想出言反对,他只是想让皇上想好了再做打算。

摊丁入亩……若是这一策实行下去,就真的是一柄钢刀!

必须锋利而且坚韧。

若是连皇上都没有决定要不要实行,那就大可不提。

朱棣对杨士奇也感到意外,但看着杨士奇的眼神却是明白了过来。

若非坚定,不可执行。

就如同秦国的商鞅变法,若是君王不坚定,那变法自然也就变不下去了。

战国诸国其实都实行过变法,只是因为种种原因都实行不下去,唯有秦国得到了国君的坚定支持。

因此秦国才能一统天下!成就了始皇帝的霸业。

而苏文塘提出的摊丁入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变法。

是要损害豪强利益的。

太子心中也是点头,这办法确实好!好的不得了。

甚至徐徐图之,能让大明强盛十倍不止。

但也有两个缺陷。

第一就是需要有强大的执行能力,得以确保摊丁入亩的进行。

第二就是时间太慢。

以朱高炽的推断,若要全面完成,至少也得二十年!

十年可见成效,二十年最终完成。

而如今的皇上,又有几个十年能活呢?

别说皇上了,就是自己又有几个十年能活呢?

因此太子显得悲观。

“嗯,杨士奇反对,那你们呢?”朱棣询问道。

“臣反对!”

“臣也反对!”

“老臣也反对!”

……

满朝文武,超过半数都是反对。

朱棣看到这里,心中了然,脸上有些失望但也没有显露出来,只是心中却有些累了。

“退朝吧。”

朱棣宣布退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