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山东沈主任正在头疼,于长官要回来了。
那可是几万人,况且原先于长官就是第三集团军的副司令官,到了山东哪里还有他的机会。
就凭他现在手里两个保安旅,怎么跟于长官比。
边上的赵参议哪里不知道他的心思,凑到边上悄悄说了一句。
“主任,济南来信了,希望和我们商谈一下。”
“谈什么,跟他们能有什么好谈的。”
沈主任摇摇头,小鬼子哪里会有什么好事。
不外乎让他投降去做汉奸,那是做梦。
“河野大佐愿意帮忙,会尽量阻止于长官进鲁。”
沈主任心中一动,小鬼子的消息这么灵通。
他们这是担心于长官的部队回来,跟他们拼命呢。
“主任,我们不妨先和小鬼子虚以为蛇,先把眼前的难关过了再说。”
“哪里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小鬼子无利不起早,他们一定是另有所图。”
“主任,据听说南边来人了,也在谋求和于长官见面。”
沈主任摇摇头,他很清楚于长官的为人,谁都可能投降,于长官不会。
“主任,听说这次出面的是杨家的人。”
“杨家,这是痴心疯了吧。”
安徽杨家,祖居泗州,最早中进士之人叫杨殿邦。
先后任顺天乡试同考官、河南乡试正考官、云南学政、监察御史、太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兼顺天府尹、山东乡试正考官、贵州按察史、山西布政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仓场总督兼户部侍郎。
道光二十六年(1846)任漕运总督,在沿海抵抗外国入侵有功。
杨殿邦只有一子叫杨鸿弼,可惜早亡。
杨鸿弼有子八人,长子杨士燮娶了四川总督吴棠次女吴述仙为妻,在杨士燮的带领下和吴氏的大力资助下,杨氏兄弟发奋读书并参加科考。
杨家出现了安徽历史上两个五子登科之一的好事。
杨士燮(光绪甲午进士)、杨士晟(光绪壬辰进士)、杨士骧(光绪丙戌进士)、杨士琦(光绪壬午举人),杨士骢中光绪癸巳举人,历任候补四品京堂,广东补用道,京奉铁路总办,放山西巡盐道。
民国初年当选多届众议院议员,儿子杨毓珣娶妻为袁世凯的第三女,与袁世凯系亲家。
“杨家现在很不安分,还想着大清呢。”
“听说杨家本来想着谋求江苏位子,没成。”
“应该是想来山东了。”
沈主任哪里能不清楚,小鬼子是希望用杨家把山东的局面稳下来。
“主任,我们不用管于长官什么态度,只要是放出风去......”
沈主任笑了,害不了人,恶心人是吧。
杨毓珣真怕了,才到徐州一天,就被人盯上了,差点完蛋。
这次从南边过来,除去小日子,没人知道自己北上啊。
难道是他们想要自己的命,不可能啊。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是对面把自己的行踪露了,这是不想见,有意放风出去了。
难道回去,不干了?
不行,这以后还怎么混。
总要做点事情出来,不然以后还不被别人当做废物。
他这次是受山东伪省长马良邀请而来,马良也是老丈人原先的老部下。
被沈主任猜对了,杨毓珣这次的目标还真就是于长官。
两人认识了很多年,非常熟悉,从东北军做张大帅的侍从开始,他跟于长官关系就不错。
到了西安事变,他和于长官都是坚定的支持者。
“志一兄,为今之计,我们只有往青岛去了。”
“琪山老弟,青岛,有意义吗?”
“我认为,我们还是北上,到北平去。”
鲍文樾也怕了,就不应该听杨毓珣的建议,直接去北平好多了,为什么要节外生枝。
自从听到了消息,于长官要回到山东,杨毓珣就有了小心思。
说起来,还真跟山东目前的局势有一点关系。
不管是鲁南还是胶东,各地的抗日武装发展的都很快速。
沈主任给军政部的电报,第一批就是五个保安旅,另外还要收编七个游击支队。
不过,军政部不知道,这里面有很大的水分。
没办法,沈主任也听到了风声,只能快速扩充实力,不然以后怎么办。
苏北的韩主任也给军政部发了电报,也是差不多,首先编三个保安旅。
因为这个因素,武汉会战后,于长官提前三个月接到了移防命令。
再说667团发展的这么快,于长官也想快速的回到山东。
于长官是更加无奈,东北军就像一个没娘的孩子,没有人待见。
回到山东,也许还有一点希望,要是还在鄂东,早晚完蛋。
哪里知道,他一动,很多人就得到了消息,牛鬼蛇神都来了。
“志一兄,有句话,我不该说,山东这里才是我们的希望。”
“北平,我们就是去了,不管做多少事,也轮不到我们。”
杨毓珣真是把自己的内心话都说了,京城情况他哪里不知道。
杨家几十年势力都在江淮,离开了这里,北面更难混。
“琪山,你的意思,是老沈那边?”
“总要试试吧,哪怕就是说不通,我们也能先打个基础,是吧。”
看到鲍文樾还是有点不死心,杨毓珣只能把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
“志一兄,你说昨天那些人是不是奔着我们来的?”
“应该是的,特高课的人说准备从楼顶下来。”
“好,那我问你,你认为是哪里的人?”
“我们来山东可是临时决定,根本没人知道,总不会是日本人吧?”
“琪山,你,你这是什么意思?”
鲍文樾好像也明白了,脸色马上变了。
“这还不清楚,我认为就是北平的人,他们不想我们去北平。”
“不会吧,杀了我们有什么好处?”
“我可以说,即便不是北平的人干的,消息肯定是他们卖出去的。”
“志一兄,你好好想想,我们去了,他们愿意让位子给我们吗?”
知道这句话说出来,鲍文樾总算是明白了。
“我们说到底,还是东北的人,不管是老沈还是于长官,这才是自己人。”
杨毓珣说完这句话,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鲍文樾,这句话希望他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