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汉末:我要匡扶汉室 第61章 先礼后兵和劝谏

作者:汉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6:41:06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次日,刘备就把郡兵当中的军吏悉数叫到中尉府上。

刘备身着官服,佩剑随身,但身边只有朱固一人。

不过刘备声明在外,国中何人不知刘玄德的大名,特别是刘备大胜济南黄巾的消息,更是传遍了整个国中,乃至于青州诸郡县。

于是刘备的命令一下,不待多时,军吏们就已经汇集在中尉府。

只见中尉府前院,齐齐站着差不多上百人!

不过看起来军容不整,素质更是差强人意,就连长相也是各异,这根本怪不得他们,他们本身就是各家安插到郡兵内,用来控制郡兵的,至于郡兵如何,从光武罢省内郡之后,这内郡兵,是人员素质不一,就是一个样子货,不然前朝安帝时,陈忠上清盗源疏,其中就提到了,州郡督录怠慢,长吏防御不肃。

意思就很明白了,郡兵完全是不堪用,往往需要临时征募,但一遇有战事,仓猝征集,庶民又久不征战,突然上阵,不堪其苦,当然心怀不满,于是纷纷逃亡或临阵倒戈。

这郡兵还有个屁作用。

要是有用的话,又怎么因为要征讨一介贼寇张伯路,需要动用三方之兵,刘备大父也不至于,亲自去追击寇盗,还反被寇盗所执。所以陈忠的《清盗源疏》说:前年渤海张伯路,可为至戒。覆车之轨,其迹不远。盖失之末流,求之本源。宜纠增旧科,以防来事。至于应劭在《汉官仪》更是直言:自郡国罢材官骑士之后,官无警备,实启寇心。一方有难,三面救之,发兴雷震,烟蒸电激,一切取辨,黔首嚣然。不及讲其射御,用其戒誓,一旦驱之以即强敌,犹鸠鹊捕鹰鹯,豚羊弋豺虎,是以每战常负,王旅不振。

当然,这群人已经竭尽全力了,面对刘备,纵然出身各家,也想着好好表现一番。

刘备目不斜视,昂首挺胸,走到他们面前。

他们纷纷伸头打量着刘备,不得不说,刘备虽然长相怪异,但无形之间散发一种气息,这种气息总是会让你不自觉想要亲近。

刘备看了一眼他们,然后暗自摇了摇头,“这些人怕是要全部裁撤,真没有一个能看的上的,《白虎通》云: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有这样的军吏在,想必郡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不过郡兵可以经过训练培养好,但这些人,真没有用处,还是滚蛋吧!”

再看下面这些军吏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想必是觉得,他的中尉府防御松散,而他本人毫无为将的威严,仅仅只带一名随侍武吏,虽然那武吏虎背熊腰,雄壮威武,一看就知是一个不好惹的人,想必会有诸多的轻视之意。

刘备毫不在意他们的想法,反正你今天还可以站在这里,明天就不太可能了!

随后刘备说:“兵法云: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我今日召集诸君之意,乃是后日将举行都试,我为国中尉,职掌武职,为诸君之将,所以应当将都试当日的规矩告知诸君,如果诸君有不明者,可尽管询问!”

这时候,陈纪也刚好过来!刘备连忙躬身作拜:“相君!”

陈纪摆了摆手,示意不要拘礼!而那些军吏见陈相来了,都有些大吃一惊,不知道刘备的葫芦卖的是什么药?

随后陈纪站在刘备身前,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此番都试之规矩:优异者擢之,无能者沙汰!不听金鼓号令者,斩!备事先说明,尔等犯有任何一条,备将依循规矩处置,绝不会手下留情....诸君可听清了!”

“听清了?”

“听清了!”

刘备点了点头:“很好,但愿尔等不会如同当日吴王妃嫔一般,将我之规矩视同儿戏,备其实不想当孙武子,所以诸君,还是要记清楚为好!”随后刘备转头对陈纪说:“相君,您是否有话要言!”

陈纪抚须笑道:“我之意亦同中尉之言!”

“唯!”刘备点了点头,转身对众军吏说道:“请诸君各自散去吧!”

随后刘备说:“相君,你请!”陈纪点了点头,就转身进入中厅,刘备也随同进入,之后是陈群、杜收、朱固!

等刘备离开后。

众人大眼瞪小眼,你看我,我看你,呆了片刻,这时候有人说:“中尉前言虽然简短,但后言似乎话里有话,这是在拿我等和吴王妃嫔作比较嘛?”

有人反应过来:“中尉这是变相看不上我等啊,我等就是再不堪,也好歹杀过几个娥贼,中尉岂能拿我等与妇人相比!”

有人笑道:“中尉久经沙场,战功赫赫,自然看不上我等,这也正常,谁让我等自黄巾乱事之后,一直都是无事可做,此前黄巾北上冀州,我等被吓得龟缩在城内,自保有余,哪里像中尉率弱旅抵抗数月之久,与中尉这等威武汉子,我等难道不是酒囊饭袋嘛?”说着,这人就摇了摇头,叹息一声,离开了院子!

至于其他人,随后便是一哄而散!

但也有不少军吏是愤愤不平,势要在都试之时,努力表现一番。

不过那些出身各家的军吏,连忙把消息传递给了各家。

一时间,各家是议论纷纷。

倒是刘恢和乙瑛闻听之后,都是哈哈一笑,并不在意!

杜氏也是一样的,毕竟杜收就是国相兵曹掾,他怎会不知此事,而且杜收也想着把自家子侄杜荣,介绍给中尉。

在这件事上,他自然是几近卖力。

至于高林和荣羲,这两人现在都不敢轻易招惹刘备,甚至是讨好。

当然也有看不惯的,就是管统,他是那位仓曹掾管季文的从兄,秉性忠直,任国相掾属。

历史上他担任东莱太守,在袁谭危难之间,弃妻子不顾而投奔袁谭,袁谭任为乐安太守。后曹操攻陷青州,其他城池都投降了,只有管统坚守乐安不肯投降。曹操下令王修去斩首管统,但王修认为管统是忠臣,便松绑了他,并让他去见曹操。曹操最终赦免了管统。

刘备听过他的名字,一时半会没有想起来,在哪里听过!

直到管统从家里匆匆跑到中尉府,因为陈纪来中尉府了!

等陈纪和刘备聊完都试之事,刚要离开。

结果管统跑了过来!

陈纪一看是管统:“文纪啊,何来啊!”

“统听闻国中将举办都试?敢问相君,可有此事?”

“有此事,唯中尉所提,我已经答应了!”

“谁主之?”

“自然是中尉主之!”

“不可!”

“为何不可?难不成卿是担忧汝家在郡兵里为军吏的奴客会被中尉沙汰么?若是为此,你不必担忧,我为汝家说说就好了!”

“非也!区区宾客而已!统岂会在意!忧中尉将侵夺相君之权!”

陈纪笑了笑,然后看了看刘备,刘备很无奈摊了摊手,他完全没有这个想法,他甚至只想回高唐,他还答应王氏之约了呢?他甚至都不想当这个官!

陈纪抚须笑道:“中尉何人,我岂能不知,更况且,就算中尉要这个兵权,我又岂能不给,卿不必忧虑!”

陈纪说的是实话,他本身就是纯儒,对于兵事压根不感兴趣,而且他对于刘备,本身就有依仗,刘备的才具和秉性在他看来,就是上上之选,而且刘备还是卢植的学生,虽然可能只是一个私相授受的弟子,而非亲传弟子。

但陈纪毫不在意,因为他发现刘备的学识和思想,完全不像是一个学识浅薄的武夫,倒是十分的文武兼备,这让陈纪甚至有收下作为弟子的想法,不过他不知刘备是什么想法,所以也不好强求,当然如果刘备知道了,估计会非常高兴!

管统继续说:“夫风生於地,起於青萍之末。我闻中尉出身微末,于黄巾乱事得以建立功业,但此前他也曾为功名事,鞭打上官,后又因武功再度建功,足见是一个执着功名之人,虽说此前中尉独守危城,忠于职守,但前朝宁成为济南都尉,陵国相郅都,周阳由为都尉陵国相,夺其权,本朝孝灵时期,唐衡弟为虎牙都尉,不敬京兆尹。此尽皆为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陈纪见管统居然举出前朝的宁成、周阳由这些酷吏,甚至连唐衡弟的事情,都拿来当例子,不由得很不高兴:你把刘备比作宁成、周阳由了,那我是何人,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在军事、地方民政上倚重的人,你居然在这里,用忠于职守为名,规劝我远离他。

“玄德是卢子干公的弟子,也是我的师侄,我自然要有所倚重,至于你所举荐那些人,在我看来,都是些,自命忠贞之人,玄德何以与他们相比,好了,卿还是不可为此事劳烦了,我还要倚仗卿之大才治理地方呢?退下吧!”

管统一看劝不了,只好叹息一声,离开了!

而陈纪转头对刘备说:“这是一个忠恪之人,可惜不识得玄德的为人!”

刘备却摇了摇头道:“师叔,如果朝堂之上,人人如此,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天下早也大治,又岂能如同今天这般,让人扼腕叹息呢?”

陈纪拊掌称赞:“大善!”

“玄德之言,甚合我意,今天所发生的一切,难道不是朝堂诸公尽皆为私利,不肯为国家付出,才导致的,追前朝光武、明章、永元之政,盖不过如此,有识之士尽皆为国家出力,将私情抛却脑后,至于安顺、桓灵之时,虽有忠恪之人,但朝堂不能用,以至于士人伤心,百姓哀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