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汉末:我要匡扶汉室 第55章 旧事重提

作者:汉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6:41:06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父亲,你和司马不是早已相熟,为何直到今日,才有此意!”

刘恢抚须笑道:“我与司马相善这不假,但比起友情,我更在意家族声名,更何况,我家的家声能否重振全在你的身上,我为汝择君,岂能不慎!而曾经的司马和如今相比,二者境遇天差地别,我虽然支持司马,但到底不能把家族声名全放一人身上。

你要明白,择君之事,贵在眼光,得一明主,事半功倍;得一庸主,徒费光阴。司马虽然出身涿郡刘氏,但家道中落,沦为寒门,后虽以军功取得功名,其人心性如何,我虽为好友,也不敢说全然了解,所以为家族声名计,不可不慎!”

刘广点了点头:“父亲,我已经尽知矣,不过司马是一个怎样的人?”

刘恢说:“宽仁信义,真诚无贰,贞固足以干事!”

贞固足以干事,出自《周易·文言》,“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享、利、贞'”朱熹注释:“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所谓知而弗去者也。意思是知道志向是什么,并能持之以恒去追求,就能把事情干好。

《菜根谭》有言:“进德修道,要有一个木石的念头。”凡是进德修业、磨炼心性的人,必须有木石般坚定的意志。

刘广很惊讶父亲为什么会给出如此高的评价,就算是之前,他在堂上席间,倒是觉得刘司马很符合父亲前两句的评价,宽仁信义,真诚无贰,至于后一句,贞固足以干事,他倒是未能感觉到,只是以他所视,刘司马倒是和常人无尽相同。父亲,何以给他如此之高的评价?

因而道:“广从未听过翁对人有此等美评,此评何以得出?”

刘恢抚须笑道:“我与司马相交多年,前两句的评语,乃是长久相处之后的认识,至于后句的评价,我也是在昨日的会谈中,认识到这一点。平常人面对此等场面,也只会就事论事,极力辩白,而司马则不然,步步示弱,步步设计,步步周旋,如此心性,只能说明,其意志何等的坚毅!”

“你能看出司马的深意嘛?”

“深意?难道此非是司马的意思?”

“自然不是,司马的深意,或许从一开始他就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奈何高荣两家都是蠢人,完全不知道这其中的深意,司马的示弱,实际上在看众人的态度,因为他很清楚,他一个外乡人,想要在本地长期待下去,就必须要取得本地大姓的支持,更关键的是国相的支持。

而相君是一个至德之人,所以这场会议,必须是司马一开始就落了下风,才能引出高荣两家的步步紧逼,这样一来,高荣两氏和司马的角色就互换了,而中间的国傅下场说和,本身就是给他们两家台阶,可惜这两家不懂见好就收,最后还得是国相下场说和,再加上司马也不想赶尽杀绝,不然这局面真不好收场!”

刘广霍然醒悟,回想刘备的谋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前边的示弱这使得高荣两家很自然地跳进去了,再到后面的继续设计,这不由得让他拊掌称善,“真妙策也!”随即他又说道:“不过,虽是妙策,却也瞒不住人。……,阿翁不就看出来了么?”

刘恢笑道:“我是旁观者清,而身处局中者却不一定能看得出来!当然,能看出来的,还有相君和国傅两人,不然他们两人为何要下场说和,可惜啊,高林和荣羲这两人是当局者迷,偏偏让司马不断引诱他们入套,他们还甘愿跳进去,真不外乎,这天下到底是蠢人多,聪明人少啊!”

刘广则想到:正如父亲之言,司马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他才会如此设计,其实父亲还说错一点,那就是陈相也在局中,因为司马的设计,也把陈相给考虑进去了,毕竟陈相是道德君子,此类之人都有一个相同特点:言不务华,事不虚饰,且成为官员后,就如同圣人所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所以司马才会使用这种策略,意思很明确,全在陈相一人身上,而这种策略一般人真用不了,这完全建立在识人察人之上。

刘恢说:“司马之策,汝可为否?”

刘广笑:“司马心思缜密,识人察人,吾远不及也!”

“嗯!”

“如今,振兴我刘氏的声名就在眼前,你一定要好好辅佐于司马,当然你往后,私下里还是多以从叔称之,这能够增加好感,毕竟司马身侧可没有一个亲族,而我刘氏又是司马同宗,这层关系之下,将来会极大利好我家!”

“明白了,父亲!”

就在刘恢和其子刘广继续交谈之际,外头有人禀告:“主君,玄德公已到院门外!”

刘恢立刻道:“好!”

然后他对刘广道:“子颖随我出门迎接!”

“是!”

宅门外,刘备和郑并、孙乾一同下车。

这时候,刘恢和刘广已经出来了!

刘备笑道:“今日怕是又要劳烦子平兄了!”

“对于玄德兄,我是随时欢迎,就怕玄德兄不习惯啊!”

“唉,又怎会觉得不习惯,只是怕麻烦子平兄罢了!”

刘恢笑道:“玄德兄,这就见外不成!我家谁不知道,我和玄德兄的关系,玄德兄昔日救我于水火之中,我是感激都来不及,又怎会嫌弃你了!”

“快点入府吧!”

“好,好!”

刘恢看向郑并,“郑君,你怎么和玄德兄同乘一车?”

郑并笑道:“我为何就不能和刘君同乘,此车虽是汝家的,但如果刘君邀请的话,我岂有不乘之礼,而且我和刘君的关系,可比你刘子平亲近多了,当初要不是刘君不愿意做我家的乘龙快婿,我和刘君怕是早就成为了婿舅关系!”

随后转头对刘备道:“家姊还在等刘君呢?”

刘备一听,不免想起了十数年前的往事,那时他和郑氏女初见,甚是投机,但奈何刘备太过自卑,甚觉配不上对方,于是就选择拒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