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汉末:我要匡扶汉室 第53章 偶遇故人

作者:汉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6:41:06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之后,刘备就向陈纪拱手作别。

陈群送到府外,说:“不妨让我家御者驾车送送刘司马吧!”

刘备摆了摆手:“无碍!”随后望着城内的夜色,笑道:“来时乘车,走时散步,也挺好的,有道是: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此言,群从未听过,不知司马从何处得来!”

刘备笑了笑:“此是民间谚语,备久居民间,自然有所影响,陈君听听就好了,不必挂在心下!”

“陈君,请回吧!”

陈群点头,随后就入府了。

等国相的府门吱呀一声关闭。

刘备说:“走吧!不过话说回来了,子平兄的宅邸在什么位置!”

“主公,陈相不是给了中尉府的钥匙?”

刘备苦笑道:“多亏公佑提醒了,备是忘记了!”

“这中尉府应是许久未曾打理?”

孙乾说:“主公,李中尉虽然回乡,但中尉府应该还有家人子在的。”

“好吧,直接去中尉府吧,备实在不想打扰子平兄了,更况且备又不想去住驿馆!”

孙乾笑道:“主公是觉得驿馆因为长期未曾打理,不仅仅破旧,而且多生鼠患!”

“倒不是这个原因,主要是驿馆在城外,不在城内,明日还得进城,实在太浪费时间了!”就在两人说话间,远处官道上驶来一辆辎车,一看御者是朱固,朱固在车上远远喊道:“主公!”

刘备闻言看去,苦笑一声,“我就知道,子平兄定会让他来的!”

随后刘备挥了挥手:“子坚,你慢点慢点!”

等朱固将车停靠一边,从车上跳下,“主公,上车吧,子平公久候多时了!”

刘备摇头苦笑:“看来今晚还得继续叨扰子平兄,中尉府明日再去不迟!”

随着刘备和孙乾上车,车未及多远,突然停下来了!

刘备以为外边生了事,掀帘向外看,却见车外的街上清净事,遂呼前边的朱固:“子坚,怎么了?”

没等朱固开口,一人在车门外笑道:“吾访友适归家,道逢司马车驾,故冒昧前来拜见。”

刘备听到声音,倒是感觉有些熟悉,随后示意孙乾打开车门,见车门下立了一人,年约三旬,高冠黑衣,抚须含笑地看向车上。

刘备借助月光,看清那人的长相,笑道:“我倒是谁,原来是郑君啊!”

随后刘备向孙乾介绍道:“这位是我家至交,平原郑氏子弟郑并,字子盛,先祖曾为平原令,永初三年将吏士追击剧贼毕豪,至厌次河,与贼合战,结果被贼所执,幸亏小吏所辅代死,这才保下一命,本来先祖追贼失利是要被罚罪,幸亏有郑氏上书,这才保住官职,虽然最后还是左迁东郡,但这份恩情,备还是要还的!”

郑并笑道:“刘君不请我上车嘛?”

“噢!忘记了!请郑君来车上坐!”

郑并也不客气,当即登车。

待他坐下,刘备乃令朱固继续驾车。

“看来郑君专门在此久候了!”

郑并笑道:“只是刚刚访友回来,结果刚好看到刘君的车架驶来,于是就冒昧拦驾了,而且我与刘君也是许久未见,甚是想念啊!”

刘备摆了摆手道:“郑君,就不要卖关子了!”

“我听闻国相上书举荐刘君为国中尉,特来自荐,这中尉府丞、功曹、主簿皆府之重职,不宜久悬啊!”

“我还以为何事?不过你来早了,这中尉任命尚未下达,备也不过是一六百石高唐令罢了!”

郑并说:“眼下中原纷乱,道路不通,上书长安也不过是一个形式,更况且各地自行任命官署甚多,前有袁本初自命为车骑将军,后有曹孟德自命为奋威将军,某所料不错的话,明日相君就会正式让刘君上任国中尉,要不然相君也不会将中尉府的钥匙交予刘君之手,”

刘备笑了笑:“郑君真是料事如神啊!”

“也不是料事如神,而是国相府门吏告诉我的!”

“郑君真是有心良苦啊!”刘备笑道:“可惜啊,这府丞、功曹之职,备已经心有所属,”

见郑并脸色微变,刘备又道:“只是这主簿,可行!”郑并一听脸色又变了,“刘君,这主簿自然非我莫属了!”刘备心道:郑子盛真不愧是“变色龙”,这态度转变属实是比常人快的许多,不过也无所谓了。

刘备哈哈大笑:“郑君,没想到你会自荐要官,这令备属实没想到啊!”

郑并笑道:“并不过是一俗人,又岂能脱俗?”

“我知郑君之能,不过这主簿之职,怕是屈才了!”

郑并摇了摇头:“并居刘君之下,不算屈才,要知道刘君可是我一直期盼追随的明主啊,况且刘君想要借地方之力,就必须倚重平原右姓。而中尉府中,两职最优,一为功曹,二为主簿。这主簿之职,非并莫属,而并本是平原人,又出身平原高门,任此,足以服众。”

“其次,这中尉府的主簿也是要职,虽然不过是一个属吏,但职权颇高,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匡辅政事,而这些,并全然不在话下。”

“不过,公还需要任命一位右姓士子,并虽出身高门,都终比不上右姓,这平原之右姓有三族,其中刘氏与公是同宗,俱为中山靖王之后,世仕州郡、朝廷,名重郡中,素为郡中诸县士子所服,而杜氏、管氏也不过是倚仗郡中权豪之势,出仕者甚少,虽然杜氏与鬲县明氏、平原刘氏、清河崔氏互相联姻,但清河崔氏和鬲县明氏都是小门第而已,不足道。

而君就要想倚重平原右姓,还是必须要从刘氏中选用。不过,我想刘君和子平公关系莫逆,子平公如果知道的话,一定会非常支持的。”

刘备疑惑道:“为何郑君不提陶丘氏!”

“陶丘子林虽清达博辩,文冠当代,但陶丘氏本身也只是一个小士族,并没有多少值得夸赞地方,倒是平原王氏出了一个彦方公,声名大涨,不过随着彦方公远遁辽东,声名不见当初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