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汉末:我要匡扶汉室 第18章 是否要应诺?

作者:汉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6:41:06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高唐县官寺内。

刘备正在接见王睦,他看着眼前这个被火焰熏得脸色通红的赭衣老者,他内心不由嘲讽:即便是大户,还是免不得被寇盗盯上,最后落得如此下场,真是让人觉得可笑。

虽然内心是如此想,但是表面他是不会露出来,刘备的沉稳,是不可能察觉他内心在想什么,甚至也没办法从表面看出来。

“县君,请为老朽做主啊!”

刘备故作关切道:“王翁,您这是怎么了?难道遭遇了贼寇?”

王睦此时已经有些方寸大乱了,不然他怎么可能跑到县府来,寻刘备这个他讨厌的家伙帮忙,这次王氏庄园遭劫,他两个儿子遭了毒手,剩下一个女儿,侥幸活了下来,白发人送黑发人,他如何不急,如何不唉声叹气。

“正是,昨夜有数百贼寇潜入了我庄园内,一进庄园就烧杀抢掠,吾与犬子亲带护卫奋力抵挡,奈何敌不过,幸亏我家护卫拼死抵抗,这才保住了吾的性命,但我一双儿女却不幸遭了毒手,”

他长吁短叹,“这庄子破了也就破了,烧了也就烧了,但吾这一双儿女?唉!白发人送黑发人,贼人残忍,烧我庄园,杀我子女。县君,还请为我报此深仇!”

刘备听后,故作大怒:“真是气煞吾也,王翁且放心,刘备定当为尔报此深仇!”但随后,刘备又叹息:“唉,我虽有心,但终究无力,高唐残破,兵民亦有衣食之忧,更况且兵微将寡,属实是有心无力啊!”

王睦立刻道:“只要县君能为我报此深仇,王某必定重重恩谢!”

“既如此,那备就替高唐之民谢过王翁了!”

等王睦走后。

刘备看着王睦离去的背影,心下笑道:“老匹夫,当初我亲自登门求援,汝就是不肯支援一粒粮食于吾,如今却为报自己仇怨,可以轻松答应下来,刘备的兵卒可不是为尔等效力的!”

这时候,刘备的脑海中响起“叮咚”一声,只不过这次响声和之前不一样,“你已经获得金二十斤,钱五十万,粮草三万斛。”

刘备一听连忙打开系统,然后地图上,象征关羽的小人正在源源不断从犁邱亭那边搬运什么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从王氏庄园私仓获得的金银和粮草。

同时右上角上的威望,则是显示增加5点威望和10点民意,“关羽正在代表你向犁邱亭的乡民分发粮食,你在该地区的统治,又稳固了,民心正在越发认可你,附近的流民也在闻讯赶来,恭喜宿主掌握该地区的主导权,另-5%本地大姓认可。”

随后他又查看了世家一栏:

平原国高唐县大姓【 20认可,-10不认可】。

“原来分发粮食,可以增加民意和威望,但同时也会减少本地大姓的认可度,果然是有利又有弊!”刘备略微思考着。

随后又是一声叮咚。

刘备再次查看,好像是状态栏上的信息发出来,他点击之后,发现是地区人口增加了,刘备有些失望,因为人口只增加三十余户,都是之前幸存的王氏徒附,这些人主动要求脱离王氏,成为自耕农,主要是关羽也把粮食分发给了他们,所以他们这些人选择了加入官寺,重新成为编户齐民。

刘备随后点击属地,看了一眼赋税,赋税虽然有增加,但还是太少了,但刘备并不在意这点赋税,他甚至将赋税降低了,重新改成了三十税一,就连人头税,也同步降低了,比如口赋改成从12岁起征,至于算赋,则基本上从大户入手,平民降低。

人头税包括口赋和算赋,口赋也被称为口钱,汉初规定七岁至14岁未成年男女,每人每年交20钱“以食天子”,即作为皇室收入。武帝时,口赋改为从三岁起征,并由20钱增为23钱。元帝时,又恢复为七岁起征。口赋有时朝廷也予减免。至于算赋,对商贾和奴婢倍算,即每人缴240钱,旨在抑制商人和豪强。汉惠帝六年,对15岁以上至30岁的未婚女子,分五个年龄段,年龄每升至一段,增赋一算,至30岁,增至五算,即每年600钱,以鼓励早婚。对巴中板楯蛮,七姓渠帅均免赋,其余蛮户每人一年缴賨40钱,以表示赋税优待,虽然赋税优待,但该征的人丁一样没少,不外乎是朝廷的多次用兵导致的,同时也有地方官吏的苛待。

武帝建元元年,规定年龄80岁的老人,免其家二人算赋,到了后汉曾规定产妇免算赋三年,妇女怀孕,免其夫算赋一年,以表示对老人及妇女儿童的照顾。

之前的口赋和算赋很高,大概能到每年要交1500钱,至于田租就更高了,虽然是按照亩数、平均亩收成来计算,但要缴纳的人依旧很高,以至于纷纷逃荒,然后躲到豪强大户家里,去当隐户,不过眼下由于战乱,各地税收普遍不同,有高有低。

朝廷基本上也只能依靠少数忠于朝廷的人进行供养,不过董卓当政之后,地方基本上上交朝廷税赋就越来越少了。

刘备关闭了系统。

然后就开始等待关羽回转了。

等到入夜之后,关羽这才到达高唐。

随后关羽匆匆下马,并吩咐陈式将粮秣送到府库,

随后就来到县府,向刘备汇报,“兄长,弟赶到犁邱亭时,贼寇已然逃窜,随后我让陈式沿着贼寇留下的踪迹进行追查,贼寇果然逃去著县,不过我谨记兄长交代,并未追击!”

“只是还有一事,请兄长发落!”

刘备连忙走过来,扶起关羽,“何事?”

关羽说:“在王氏庄园搜查贼寇踪迹时,意外发现王氏的秘密私仓,我联想兄长如今的困境,于是就私自主张,将其私吞。”

刘备说:“眼下在何处?”

“回禀兄长,已经秘密运到府库了,并没有任何人发现,只是弟看到犁邱乡民衣食无着,于是将其中一部分粮食分给乡民。”

刘备点了点头:“嗯。”

随后刘备走到关羽身边,说道:“云长,你我兄弟,谈不上发不发落,不过就是一些粮食而已,更何况还是王睦那个老匹夫的,云长你不知,今日王睦求到为兄这里,请求我给他报私仇。我估计他在遭遇劫掠之后,就已经方寸大乱,不然怎么可能求到我这里来了!”

“兄长,何以答复?”

“我以士卒无衣食为由进行推脱,没想到,他居然说,如果能为他报仇,他愿意重重酬谢,云长,你说为兄是否应该应下此诺?”

关羽思索一番,说道:“兄长,以弟愚见,王睦应该是怕兄长不答应,所以情急之下,才有此回应,只是王睦事后是否兑现,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兄长倒是可以,以扩军为由,向他索要粮食补给,如果他给了,那么兄长自然应诺,如果他不给,那么兄长倒是可以拖他几日。”

“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