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随后,他强行逼迫大臣们迁往新都。这是商王朝建国后的第五次迁都。

这次迁都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怨气,大多数臣民都满腹牢骚,有的人甚至愤怒地咒骂子南庚愚蠢无德昏庸无道。

子南庚迁都不仅失去了民心,而且还犯下了一个历史性的错误。当年十三任商王河亶甲因为躲避山东贵族才迁都于黄河以北,如今他又把国都迁回山东境内,明显地侵占了山东贵族的领地,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因此,迁都后,他不仅使河北邢邑旧都的贵族和众多臣民感到不满,也遭到了山东贵族的强烈反对。

在那个时期,长芦盐场还没有被开发利用,但是沿海各地都能够进行盐的煮制。商王这次“荣归故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震慑东夷的各个方国部落。

商王室子姓,起源于玄夷,玄夷的活动范围大致西至巨野泽,北至泰山,东至沂蒙山,南至微山湖。

作为玄夷的老宗主,玄夷嬴姓与商王室有着千年的家族关系。继伯益(大费)被夏启杀死后,嬴姓再次进入了权力中心。其他夷人方国想要与商王室攀亲,需要追溯万年才能找到共同的祖先。

这次食盐危机让商王看到了商机。与夏王室不同,商王室的外部财富主要来自与诸侯的朝贡关系和战争缴获,而商王室与各方国之间还有贸易上的利益。

食盐很快成为了商王发财牟利和控制诸侯的手段。全新的青铜-贝币-食盐生态链实现了闭环。今天某个超级大国也在玩着类似的套路,这世间向来没有新鲜事。

将食盐与贝壳绑定无疑增强了商王榨取天下财富的能力,但也为商朝埋下了灭亡的种子!

汾渭平原上的夏朝残余势力就像断头的刑天一样,与商王朝之间的冲突从未停止。

然而,由于商王朝需要解决其他方向的问题,他们一直没有向雍州和冀州西部发动大规模进攻。

在运城盆地的盐湖解池,当时是内地最大的食盐产区。相比之下,重庆的巴盐还没有行销九州,而柴达木盆地则远在九州化外之地。

然而,由于食盐对于商王统治天下的重要作用,商人对河汾谷地的解湖盐池志在必得。因此,中条山的铜矿反而成为了捎带着被拿下的目标。

河汾谷地的夏朝亲缘诸侯被剥夺了贵族身份,整个晋西南被封分给了商汤的八世孙、南庚堂弟和盘庚堂叔文魁。

与此同时,周人先祖此时正在临汾盆地和太原盆地,为了躲避商人的追捕,他们西逃到了雍州。

商人的势力也到达了关中平原东部,莘国从兖州迁过来,作为商王的开路先锋。此外,大禹幼子的后裔,关中平原中部的崇国,也向商王朝臣服了。

随着商王朝在汾渭平原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夏朝残余势力逐渐削弱。商王朝的统治者们意识到,控制食盐资源对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至关重要。

因此,他们决定将目光投向河汾谷地的解湖盐池。这个盐湖不仅产量丰富,而且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成为商王朝的重要经济支柱。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商王朝开始加强对河汾谷地的控制。他们派遣军队前往该地区,与夏朝残余势力展开激烈的战斗。

经过一系列的战役,商王朝最终取得了胜利,夺取了河汾谷地的控制权。夏朝残余势力被迫撤离,而商王朝的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大。

除了争夺食盐资源,商王朝还注意到了中条山的铜矿资源。铜矿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对于商王朝的军事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商王朝决定将中条山的铜矿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在夺取河汾谷地和解湖盐池的同时,商王朝也开始向西扩张。他们的势力逐渐扩展到了雍州和冀州西部。

在这个过程中,商王朝遇到了一些来自周人先祖的挑战。为了避免与周人先祖发生冲突,商王朝选择向西撤退到雍州地区。

与此同时,商王朝还吸引了一些新的盟友加入自己的阵营。莘国作为商王的开路先锋,从兖州迁至关中平原东部,为商王朝的统治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此外,关中平原中部的大禹幼子后裔崇国也向商王朝臣服,进一步巩固了商王朝在该地区的统治地位。

商人在商业领域中确实是非常擅长的,他们能够通过低买高卖的方式互通有无,从而获得利润。在一个方国中,有青铜的国家却没有盐,而有盐的国家却没有青铜。

商人就利用这种互补关系,从中间进行交易,将青铜和盐进行交换,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流通和价值的创造。

然而,东部沿海的一些方国却联合起来闹事,他们既有盐又有贝壳作为货币媒介。商朝对此进行了镇压,并剥夺了这些方国的贝壳货币地位。

同时,商朝将冀州的己姓苏国掌握在手中,让他们负责管理这一地区。而河汾之地的诸侯国家则拥有盐和铜资源,他们不认可商朝的贝币制度,因此被商朝攻灭。取而代之的是商朝后裔的黎国控制了这一地区。

商人在商业领域中确实具备卓越的能力,他们善于利用市场供求关系,通过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方式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一个方国中,存在着一种互补关系:有青铜的国家缺乏盐,而有盐的国家缺乏青铜。

商人聪明地利用这种互补关系,充当中间人的角色,将青铜和盐进行交换,实现了资源的流通和价值的创造。

然而,东部沿海的一些方国联合起来制造骚乱,他们既拥有盐资源又有贝壳作为货币媒介。商朝对这些方国进行了镇压,并剥夺了他们的贝壳货币地位。

同时,商朝将冀州的己姓苏国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让他们负责管理该地区。

而河汾之地的诸侯国家则拥有盐和铜资源,他们不认同商朝的贝币制度,因此遭到商朝的征服。取而代之的是商朝后裔的黎国掌握了这一地区的统治权。

商朝通过解决东西两个方向的问题,暂时恢复了声望和权威。然而,随后南北方向的压力迅速增加。

南庚侄子、第19代盘庚迁都殷城后,商朝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国力上升期。

在这个时期,商朝迎来了一位英勇善战的君王武丁。他采取了南北同时出击的战略行动,使商朝达到了最辉煌的时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