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在黄河故道下游的商丘,有一个叫做商族的部落。这个部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传说契的母亲简狄洗澡时,忽然发现燕子下了个蛋,吃了以后便怀孕生契。所以古代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

契出生后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领导才能。他帮助商族人改善了农业和畜牧业的技术,使得社会财富逐渐增加。商族的人们开始过上了更加富裕和安定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族逐渐发展壮大,由氏族制过渡到奴隶制。他们开始向外扩张势力,掠夺更多的奴隶和财物。到了国主癸时代,商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国王权力的大诸侯国了。

主癸是一个英明而勇敢的统治者,他带领商族人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和行政机构。

他通过战争征服了许多邻近的部落,并将他们纳入商国的版图之中。商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了夏朝的重要力量之一。

公元前1617年,国主癸死后,由他的儿子汤继位为商侯,仍建都商丘。商国从始祖契开始,到汤的时候已经将都城迁了八次。

那时的商国地域不过七十里,而夏王朝却势力强大。商汤深知要削弱夏王朝的势力,必须排除灭夏的障碍,争取更多的诸侯反夏。于是,他决定从商国的邻国葛国开始行动。

葛国是夏桀的耳目,紧邻商国的西部,成为阻挡商汤西进攻夏的第一个障碍。商汤明白,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先消灭葛国。然而,葛国地势险要,军事实力强大,让商汤感到头疼。

商汤深知,直接与葛国开战可能会引起夏王朝的警觉,从而增加自己灭夏的难度。因此,他决定采取巧妙的策略来达到目的。

商汤派遣使者前往葛国,以夏王的名义宣布葛国的罪状,并威胁要对其进行讨伐。

葛国国君听闻此消息后非常恐慌,因为他知道夏王朝的实力强大,如果夏王真的派兵前来,葛国将难以抵挡。

在面对夏王的威胁时,葛国国君感到无助和困惑。然而,商汤并没有给他太多的时间思考。

他派遣了一支由精锐士兵组成的小队潜入葛国境内,进行破坏和骚乱。

这支小队趁着夜色袭击了葛国的边境要塞,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和伤亡。

葛国国君得知边境遭到袭击后,立即召集大臣商讨对策。然而,由于商汤之前的威慑和破坏行动,葛国的军事力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葛国国君意识到他们无法抵挡商汤的进攻,为了保全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做出了艰难的决定——投降。

葛国国君派出使者前往商国,表示愿意臣服于商汤的统治,并向商汤献上贡品和土地。

商汤接受了葛国的投降,并安抚了他们的国君和臣民。同时,他也向其他诸侯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和智谋,进一步争取到了更多的反夏支持。

通过巧妙地利用夏王的名义和军事手段,商汤成功地消灭了葛国这个阻挡他西进攻夏的障碍。

这为他后续的灭夏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商朝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商汤与有莘氏的联姻不仅仅是两个家族的结合,更是两个国家、两种文化的交融。

商汤,这位英明的君主,他的眼光独到,他的智慧深邃,他的胸怀宽广。

他明白,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团队。于是,他选择了伊尹和仲虺这两位贤臣作为自己的左右手。

伊尹,这个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是商汤的重要谋士,他的智慧和勇气为商汤的统治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他的政治策略,他的军事才能,都为商汤的统治增添了无尽的光彩。

而仲虺,他的名字虽然不如伊尹那样响亮,但他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

他是商汤的另一只右手,他的忠诚和勇敢为商汤的统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商汤选择以亳(今河南商丘市谷熟镇西南)为前进据点,这个决定无疑是明智的。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是建立新王朝的理想之地。商汤在这里积极治国,他的目标是灭夏。

他知道,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他没有退缩,因为他知道,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政治上,商汤采取了争取民众和与国的政策。他深知,民心是国家的根基,只有得到民心,才能得到天下。

他开展了揭露夏桀暴政罪行的政治攻势。他让人们看到夏桀的残暴和无能,让人们看到商汤的仁慈和英明。这场政治攻势,无疑为商汤的战争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在军事战略上,商汤更是巧妙谋划。他在伊尹、仲虺的有力辅佐下,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策略。

他们精心策划,周密布置,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和勇气。他们的军队,就像一只猛虎,随时准备出击。

商汤有一次外出巡视自己的领地,途中经过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在这片森林中,他看到了一个农夫正在忙碌地张挂捕捉飞鸟的网。这个网非常之大,东南西北四面都挂满了。

农夫在挂好网后,对天空深深地拜了几拜,然后跪在地上,双手合十,虔诚地祷告说:“求上天保佑,我的网已经挂好了。愿天上飞下来的,地下跑出来的,从四方来的鸟兽都能进入我的网中。”

商汤听到这番话后,心中不禁感慨万分。他说:“只有夏桀那样的暴君才会如此残忍地网尽所有的鸟兽。这样的张网方式,实在是太过残忍了。”于是,他命令随行的人员将张挂的网撤掉三面,只留下一面。

商汤也跪下去,对着剩下的那一面网祷告说:“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想往左跑的,就往左飞,想往右跑的,就往右飞。那些不听话的,就向网里钻吧。”

说完这些,他站起身来,对那个农夫和随行的人们都说:“对待禽兽,我们也要怀有仁德之心。

不能捕尽捉绝,因为不听天命的鸟兽毕竟是少数。我们要捕捉的,就是那些不听天命的。”

诸侯们听说这件事后,都纷纷称赞商汤是一个有德之君。那个农夫也被商汤的做法深深感动,于是他按照商汤的指示,收去了三面的网,只留下一面。从此,他对捕捉鸟兽的方式有了新的认识,也更加尊重生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