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在公元前1750年,汉谟拉比,这位历史长河中赫赫有名的巴比伦国王,结束了他的伟大统治。

他去世后,他的儿子萨姆苏·伊鲁纳继承了王位,肩负起了维护汉谟拉比辛苦建立的帝国统一的重任。

萨姆苏·伊鲁纳刚刚登上王位,就面临着巴比伦历史上最早的反债务奴役斗争。他深知人民的疾苦,于是果断地发布了解负令。

这项法令不仅宣布豁免了人们到期应付的实物租,还销毁了人们欠债的泥板,并释放了那些因债务而成为奴隶的人们。

这一举措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人们欢呼庆祝,视萨姆苏·伊鲁纳为救世主。

然而,解负令并没有达到平息债务奴役斗争的效果。被巴比伦强行征服的各城邦的遗留势力借着这次动乱,纷纷起来反叛。

萨姆苏·伊鲁纳明白,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整个帝国可能会分崩离析。于是,他决定以铁腕手段镇压这些反叛势力。

萨姆苏·伊鲁纳迅速行动起来,他给予起义者联盟以沉重的打击。他的军队在一年内就结束了北方的战斗。

埃什努那国王伊鲁尼被押到巴比伦,并被处以绞刑。这一行动震慑了其他反叛势力,使他们知道萨姆苏·伊鲁纳对待叛乱的坚定决心。

尽管萨姆苏·伊鲁纳已经采取了强硬的措施,南部的苏美尔地区的反抗仍然持续不断。

在南部的苏美尔的沼泽地,一个名为伊鲁·马·伊利的领导人建立了海地王朝(亦名巴比伦第二王朝)。

这个新兴的王朝试图统治苏美尔地区,并持续了将近300年。

在萨姆苏·伊鲁纳的统治时期,苏美尔文明的命运逐渐变得暗淡起来。

公元前17世纪中叶,乌尔和乌鲁克文字记录停止,拉尔萨的文字记录也消失;到萨姆苏·伊鲁纳统治的第29年,尼普尔和伊新的文字记录也消失了。

这些文字记录的消失,标志着苏美尔文明的逐渐灭绝。

考古证据显示,到加喜特王朝时期,苏美尔城市大都已经被遗弃。

这个曾经辉煌的文明,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人们只能通过这些遗迹,去想象当年的繁荣与辉煌。

苏美尔文明消失的原因除了战争之外,还有环境恶化和农田盐碱化的因素在内。

在苏美尔文明时期,人们过度开发土地资源,通过灌溉农田来提高粮食产量,这导致了土地盐碱化的出现。

此外,由于苏美尔地区干旱无雨,过度灌溉也导致了农田盐碱化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美尔人的数量似乎逐渐减少。这可能是由于战乱不断、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农田盐碱化等问题导致的。最终,苏美尔文明走向了衰亡。

在萨姆苏·伊鲁纳统治的末期,巴比伦王国的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位伟大的国王,他的父亲汉谟拉比所建立的庞大帝国,几乎已经丧失殆尽。

领土已经缩回到汉谟拉比之前的疆域,仅剩阿卡德地区。然而,尽管形势如此严峻,萨姆苏·伊鲁纳在其有生之年还是努力维护了帝国的核心——巴比伦城邦,使其完好无损,从而确保了巴比伦在西亚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在萨姆苏·伊鲁纳之后,共有四位继承者勉力维持了一个多世纪。然而,王国的外部威胁却还是有增无减。

萨姆苏·伊鲁纳之子阿比埃舒赫(公元前1711~前1684年)在位期间,他试图夺回被海地王朝占领的领土,但最终还是败给了强大的达姆奇·伊舒尔二世(Damqi-ilishull)。

此后,巴比伦的统治仅限于巴比伦、西帕尔等核心地区,其版图再次缩小,回到了巴比伦建国之初的规模。

在阿比埃舒赫的统治下,巴比伦帝国的疆域再次缩小,只剩下了核心地区。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失去的领土的追求。

他深知巴比伦帝国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因此他努力维护着巴比伦的繁荣和稳定。

他坚信巴比伦的命运不会就此终结,他决心在有生之年,竭尽全力保护帝国的疆土。

阿比埃舒赫的统治时期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他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威胁和内部的动荡。

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而是坚定地站在了巴比伦的一方,为保护帝国的疆土而奋斗。

他的决心和勇气激发了人们的斗志,也使得巴比伦的历史得以延续。

虽然汉谟拉比成功地征服了巴比伦尼亚外围国家马里、埃什努那、阿淑尔和埃卡拉图,但实际上这一举动也将巴比伦地区直接暴露给了境外的夷蛮强国。

在汉谟拉比的统治下,巴比伦成为了一个强大而繁荣的国家,其辉煌的建筑和壮丽的城市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随着马里的毁灭,巴比伦地区的边境开始变得脆弱起来。曾经作为屏障的马里不再存在,这使得巴比伦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威胁。

在马里被征服之前,巴比伦地区是一个宁静而和平的地方。人们可以听到鸟儿的歌唱和河流的潺潺声,这些声音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随着马里的灭亡,巴比伦地区开始充斥着战争的声音。

赫梯人的军队顺流而下,他们的脚步声和战斗的呐喊声打破了原本的宁静,给人们带来了恐惧和不安。

在马里被征服之前,巴比伦地区的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的食物。他们享受着新鲜的水果、蔬菜和谷物,这些食物充满了丰富的味道和营养。

随着马里的灭亡,巴比伦地区的人们开始面临食物短缺的问题。战争的破坏导致了农田的荒芜和资源的匮乏,人们的味蕾也变得单调而苦涩。

综上所述,汉谟拉比虽然成功地征服了巴比伦尼亚外围国家马里、埃什努那、阿淑尔和埃卡拉图,但实际上也将巴比伦地区直接暴露给了境外的夷蛮强国。

马里的毁灭使得小亚高原上的印欧民族赫梯人有可能顺流而下直抵巴比伦,而迪亚拉河上的埃什努那的灭亡则使得加喜特人可以此为基地,逐步进入到阿卡德中心地区。

这场战争给巴比伦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还是嗅觉,都受到了战争的影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