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人类对算力的利用,从远古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大脑,作为我们最原生的算力工具,自古以来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依靠大脑所提供的算力,我们的祖先得以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繁衍后代。他们运用智慧,狩猎、防范袭击,为族群的延续奠定了基础。

动物同样拥有大脑,具备一定的算力,但与人类相比,却远远不及。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大脑逐渐发展壮大,最终使我们从万物生灵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这一过程,正是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法则的生动体现。

在人类早期阶段,主要的计算内容是如何狩猎、如何防范袭击、如何繁衍后代。

随着基本生存保障的实现,人类开始将更多的算力用于改善生存质量。

例如搭建房屋、交易物品、制造工具等,这些都需要对信息进行处理,而这正是计算的核心。

因此,如何表达和记录信息,成为了实施计算的第一步。

在古代文明中,各种先进文明都有自己的文字和数字。基于数字,他们还建立了数字系统,如巴比伦文明的六十进制、玛雅文明的二十进制或十八进制、中国和古埃及的十进制等。

这些数字系统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计数和算术运算,从而推动了计算技术的发展。

古希腊在数字和计算上比较领先,很早就创立了算术、几何、代数等独立学科。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并证明了勾股定理,这一重要成果标志着那一时期人类计算水平的巅峰。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计算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仅仅依靠大脑这个“原生”算力工具,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于是,人类开始借助外部算力工具。

最早期的外部算力工具,是草绳、石头,也就是所谓的“结绳记事”。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帮助人们记录信息,进行计算。

中国关于结绳记事的记载出自《易经》中的《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我们现在常见的中国结,也源于“结绳记事”。

随着文明的发展,我们有了算筹(一种用于计算的小棍子)。在中国,算筹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发明极大地提高了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我们经常用到的成语,例如运筹帷幄、一筹莫展、技高一筹等,都是和算筹有关。

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算筹在当时的重要性,也见证了人类对算力的追求和应用。

公元480年,祖冲之这位伟大的数学家,以他的智慧和毅力,将圆周率的计算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不仅仅是简单地使用算筹,而是通过精确的计算,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得出了3.1415926这个数值。这一记录,堪称奇迹,保持了长达900多年的时间。

算筹,这个古老的计算工具,虽然在现代已经鲜为人知,但在那个时代,它是科学家们手中的重要武器。

祖冲之的成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算筹这一工具的辉煌。

然而,算筹并不是唯一的计算工具。在我们的历史中,还有一个更为人们所熟知的计算工具,那就是算盘。

算盘的具体诞生时间已经无从考证,有人说它起源于秦朝,也有人认为它始于东汉。

但无论如何,东汉时期徐岳的著作《数术记遗》中,最早出现了“珠算”这个字眼,这也证明了算盘在那个时代的存在。

算盘的历史价值,是无需多言的。即使在现代,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它的身影,它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而在17世纪,英国人发明了“纳皮尔筹”的器具,这是一种木条制作的“格子”乘法,它的出现,进一步简化了计算的过程。

法国数学家帕斯卡,他的智慧和创造力,使他设计出了一种机械计算机的装置,这种装置能够完成简单的加法运算。

而后来的莱布尼茨,他在帕斯卡的基础上,用齿轮改造发明了带有乘法功能的计算器。

两个世纪后,英国的科学家巴比奇制造出一台差分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已经能够完成简单的微积分的计算。

这时候,整个计算已经从简单机械算数演化到了基于差分规律的包含齿轮、轴承的复杂机械。

然而,到了这个时候,机械计算模式已经到了顶峰,如何实现更复杂通用的计算呢?这需要新的思想和新的物理系统。

拿今天的计算机来说,为什么一堆晶体管就能够去做运算?这是因为二进制的特殊性,它既是逻辑上的真假,又是开关的两种状态,还是数学上的0、1。

数学上的运算由于只有0和1两个数,它的运算空间是封闭的,那么它的运算就可以分解成为或简单或复杂的逻辑关系。

比如带进位的加法能够分解成“与”和“异或”的逻辑关系。

而不管什么样的逻辑关系,都可以用或简单或复杂的开关网络实现。

于是我们可以用一种开关网络来实现与,用另外一种开关网络来实现异或,把这两个开关网络往那儿一放,就能去做计算了。

兜兜转转,算力的运算方式又回到了远古时期的伏羲时代,只不过是运算载体发生了变化,速度极大提升,但是原理还是一样的。

这是一场关于计算的旅程,从算筹到算盘,再到机械计算机,再到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每一步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步都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探讨易经的阴阳哲学与现代机器语言之间的神秘联系时,我们不难发现,古代的智慧与现代科技之间存在着一条意想不到的桥梁。

易经中的阴阳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阴阳两极的概念来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变化。

八卦作为易经的基础符号系统,由阴爻和阳爻的不同组合构成,形成了八种基本的状态,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