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伏羲先天八卦和文王的后天八卦都没有爻辞,这是因为八卦本身就像运算公式一样,包罗万象,无法用文字或语言直接而全面地描述。

八卦作为一种古老的符号系统,通过八个基本卦象的组合来表达宇宙万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这些卦象的意义是抽象而广泛的,无法简单地用文字或语言来概括。

然而,我们今天读到的《周易》中,每个爻都有对应的爻辞,并且我们也知道这些爻辞是由周公主导编写的。那么,周公为什么要写爻辞呢?

周公姬旦为八卦384爻写出的386个(乾、坤两卦各有一用爻)爻辞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算卦。他之所以编写爻辞,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种解读卦象的指导和解释。

爻辞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八卦的原理,从而在占卜和决策中得到更准确的指引。

爻辞的编写是基于周公对八卦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他通过对卦象的观察和思考,将每个爻的含义和象征意义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这些爻辞不仅提供了对卦象的解释,还包含了道德、伦理、哲学等方面的智慧和教诲。

通过阅读爻辞,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卦象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在占卜和决策中获得更具体的指导。爻辞的出现使得八卦的应用更加具体化和实用化,帮助人们在面对各种问题和困境时找到解决的方法和方向。

周公,全名姬旦,是西伯侯姬昌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他曾经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了礼乐。因为他的采邑在周,爵位为上公,所以被称为周公。

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奠基人。他在《尚书大传》中被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根本性的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

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就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人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他对《易经》的贡献是协助其父西伯侯姬昌进一步推演三百八十四爻并撰写交辞。

那么什么是爻呢?交是易学名词,会意字,字从二乂。“乂”即“又”(变形)“二又”上下排列,表示“手拿著草上下两次”“两次用手排列“又”即“右手”著草”。

其本义是绳结,在一根绳索上分段打结,表示一定含义。交表示的是阴阳交织的整体作用,对地球来说就是指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对地球的交织作用,有“作用相交织”的含义。

其基础符号用“一”来直观表述太阳的阳性作用,用“一”来直观表述月亮反射太阳对地球的作用和月亮自身对地球的作用,即两个“一”表述阴性作用。

原始日暑观察日影变化时,用了八根绳索,每根分三段,段中打结。由于用了八根绳索,八卦曾经叫“八索”。

八根绳索挂成一排,由“八挂”而有“八卦”,绳索“爻”与“要”同音,可以的三个结成了卦的三爻,代表一个观察记录的三个要素。理解为“要素”。

西伯侯姬昌演绎与周公共同推演六爻的过程中,据推断,应当使用了相当数量的乌龟壳甲骨片与著草编制的绳索,记录下所获得的宝贵开示。这些都是他们在探索易经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何谓爻辞?爻,这个字是象形字,它的本义是用来组成八卦的长短横道。我们通常将这些爻符组合起来,就可以构成卦符。

在古代的绘画中,这些爻符也被称为“爻符”“爻象”“爻形”,它们是指爻的符号。通过爻的交错和变动,我们可以组合出不同的卦,因此爻这个词也有交错和变动的意义。

在《系辞上》这本书中,它写道:“爻者,言乎变者也。效此者也。效天下之动者也。”而在《说文解字》这本书中,它写道:“爻,交也。象易六爻,头爻也。”

在古代的《易经》中,并没有明确的“阴阳”的定义。直到数百年后的《易传》,才将某些特定的爻称为阳爻,而将另一些特定的爻称为阴爻。

爻辞,就是用来说明爻义的文辞。在《周易》这本书中,它包含了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再加上乾、坤两卦各有一用爻,总数为三百八十六爻。

每一爻都会先列出爻题,然后是爻辞。爻题都是两个字,一个字表示爻的性质,阳爻记为“九”,阴爻记为“六”;另一个字表示爻的次序、位置,从下到上,分别记为初、二、三、四、五、上。

在爻序号后面的话,就是“爻辞”。爻辞是组成各卦内容的主要部分,其中有很多具有哲理性的内容。例如:“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泰卦·九三),以及“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损卦·六三)等等。

周文王根据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创立了后天八卦,并为之撰写了64个卦的卦辞。这些卦辞不仅仅是对每一卦的卦象、天干、地支以及五行生克等关系的简单描述,更是对这些关系的高度概括,总结了每个卦的整体凶吉状态,既是对易经的总结,也是对其的纲领性阐述。

继周文王之后,周公姬旦在文王卦辞的基础上,为每一爻写出了爻辞。这些爻辞并非仅仅是对卦辞的补充或者解释,而是带有明显的政治功能和教科书式的倾向性。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周公写爻辞的真正动机,是要把周朝以前各朝兴亡成败的史实作为案例,以此来告诫周朝的后代子孙。

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后代子孙明白,只有顺应自然和社会的规律,了解历史,总结历史的教训,审时度势,才能安邦定国,实现长治久安。

因此,近代易学大师贺华章曾经这样评价周公的爻辞:“周公写爻辞,本质上是传授周初圣王治国平天下的成功经验的政治教材,只是利用了占筮的框架作为设教的手段。”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周公爻辞的真实含义,也让我们更加理解周公爻辞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周文王的卦辞和周公的爻辞,都是易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易经的基础,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掌握易经的重要工具。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