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从公元前1220年开始,在希腊的本土上,迈锡尼城曾经建立了一系列巨大的防御城墙,这些城墙至今仍然屹立不倒,见证了古代文明的辉煌。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这些城墙的建造时间大约在同一时期,与此同时,还有其他一些建筑项目也在进行中,这些项目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防御,其中之一就是一个通往水源的地下隧道。

这个隧道的设计非常巧妙,使得城内的居民可以在不离开城墙保护的情况下,安全地获取水源。

在这个时期,迈锡尼城的入口处还建造了一座著名的狮子门,这是新的防御城墙的一部分。

狮子门和城墙都是用巨大的石块砌成的,这种石工技术被后人称为“蛮石圬工”,因为这种技术的使用者需要有巨大的力量,才能将如此巨大的石块堆砌在一起。

后来的希腊人甚至认为,这种石工技术只有传说中的独眼巨人库克罗普斯才能掌握。

然而,这些城墙是否仅仅是迈锡尼城的防御措施,还是它们也象征着权力和财富?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城墙和狮子门的建设无疑是为了防御,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宏伟的建筑也可能是迈锡尼城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在迈锡尼城的一些宫殿遗址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叠涩拱游廊和通往地下水系统的秘密隧道等建筑。

这些建筑不仅出现在迈锡尼城和梯林斯的遗址中,而且也出现在大约相同时期的一些赫梯建筑中。

这种建筑上的趋同性引发了学术界的争论:到底是谁影响了谁?尽管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出定论,但是这种趋同性无疑表明了这两个地区在那个时期有着相互往来和相互影响。

地中海东部地区始终扮演着文明交流的重要角色。考古学家们在这一区域发现了可追溯至公元前12世纪中叶的迈锡尼陶器,这些陶器不仅见证了迈锡尼文化的繁荣,更揭示了当时与埃及、塞浦路斯、迦南等地区的紧密联系。

迈锡尼陶器的形态多样,装饰精美,色彩斑斓,上面绘有各种图案,如海洋生物、神话故事和日常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迈锡尼人的艺术审美和高超技艺。

这些陶器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更是迈锡尼文化的载体,它们的存在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社会的风貌。

当时的市场上人声鼎沸,商人们叫卖声此起彼伏,交易双方用不同的语言讨价还价,而陶器和金属制品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构成了一幅繁忙的商贸图景。

地中海的海风带着咸味和湿润,与陶器中的葡萄酒、橄榄油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息。这种气息不仅代表了商品的品质,也是迈锡尼与其他文明交流的象征。

迈锡尼人在这一时期已经从米诺斯人手中接管了贸易路线,贸易来往显著增加。这不仅体现在陶器的生产上,还体现在其他领域。

考古学家们在希腊本土伯罗奔尼撒地区的梯林斯进行挖掘时,发现了证据表明公元前12世纪梯林斯可能生活着一支塞浦路斯人的特殊族群。

这一发现与之前学者们的某些说法不谋而合,进一步证实了当时梯林斯与塞浦路斯岛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商业关系。

此外,某些金属制品和陶器或彩陶器似乎也是由梯林斯的塞浦路斯人制作的。

这些制品上的塞浦路斯—米诺斯标记,虽然尚未被完全破译,但已经足够让我们推断出这些容器针对的是塞浦路斯的某个市场。

这些标记是在烧制之前刻制的,每一道痕迹都承载着历史的信息,等待着后人去解读。

在皮洛斯以及迈锡尼文明的其他遗址上,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带有线形文字B的泥板,这些泥板上刻录着古老的文字,它们是迈锡尼文明的遗产,也是我们了解古代世界的窗口。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些泥板上,并没有明确记录与其他地区的贸易或接触。这一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深思,因为它似乎与我们对古代贸易网络的普遍认知不符。

但是,泥板上的文字却透露出了另一番景象,它们通过一些来自近东的外来词,向我们展示了迈锡尼文明与外界的联系。

这些外来词中,有些是随物品而来的,它们在泥板上静静地诉说着远方的故事。

例如,线形文字B中的“芝麻”一词,它的拼写是“sa-sa-ma”,源自乌加里特语的“ššmn”,阿卡德语中的“šammaššammu”,以及胡里语中的“sumisumi”。

这些词汇的存在,不仅仅是语言的借用,更是文化交流的见证,它们告诉我们,迈锡尼文明与近东地区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ku-pi-ri-jo”这样的名称,它已被学者们译为“塞浦路斯人”。

在克诺索斯出土的泥板上,这个词出现了至少16次,而且都是用来描述香料的。

这个词汇的使用,不仅说明了香料在当时的重要性,也暗示了塞浦路斯与迈锡尼文明之间的联系。

更有趣的是,这个词还直接用来修饰羊毛、油、蜂蜜、花瓶和油膏成分,这些商品的提及,让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市场上的繁华景象,各种商品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交换着各自的文化和故事。

在皮洛斯,这个词还被当作表示民族的形容词,用来描述与牧羊、青铜器制作相关的个人以及羊毛、布、明矾等各类商品。

这可能意味着在公元前12世纪中叶的皮洛斯,生活着塞浦路斯族人。

他们的存在,为皮洛斯的社会结构增添了新的色彩,也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动力。

除了“ku-pi-ri-jo”,表示塞浦路斯的另一个词或许是“a-ra-si-jo”,这是地中海东部的人们对这里的称呼,即阿拉西亚。在不同的语言中,它有着不同的表达:

阿卡德语中称作“a-la-ši-ia”,埃及语中称作“‘irsз”,赫梯语中称作“a-la-ši-ia”,乌加里特语中则称作“altyy”。这些不同的称呼,就像是不同文化的印记,记录着古代世界多样化的交流和融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