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月金刀胭脂泪 第1章 楔子 青山望断更无凭

作者:上淑嘉曼 分类:修真 更新时间:2024-04-08 18:47:30
最新网址:www.bquge.cn

第一节圆月

我所说的圆月代指一种愿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只是,在人们短暂的一生,失望、忧愁、痛苦、悲伤、、、、实在是太多了,仿佛没有这些,人生就不会完整一样。但是,在我们内心深处,其实无时不再极度的渴求与追寻着幸福、快乐、美好、圆满、、、、、我们的贪婪有时会让我们被现实深深刺痛,甚至痛彻入骨,但是,我们是不会停止我们追寻的脚步的,哪怕它会是一个永远也达不到的彼岸。

小时候,读过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名叫【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小女孩的渴望与要求其实在当天晚上实在不算多么奢侈,而现实的冷酷却让她在第二天成为了一具冰冷的尸体。看过这个故事的人实在应该庆幸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和平团结的国度,尽管生活的很辛苦,但却十分踏实、稳定。回头再看一看走过的路,立时觉得现在的自己是不是已经被物欲横流的时代所淹没了,曾经的那一份本真与热爱而今为什么距离自己越来越远呢?

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愿望,无论当时实没实现。我自己在很小的时候,就曾经为了满足自己与妹妹贪吃的愿望偷偷拿过奶奶五元钱,而那一年,是一九八零年,而在当时的农村,五元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现在,我已经想不起当时我跟妹妹去买什么好吃了,只知道等奶奶知晓这件事以后,气得火冒三丈,一向疼爱我的她那一天重重的打了我两个耳光,小小的我被打的鼻子都出血了,虽然,在那个年龄,我们还不懂“偷”这个概念。打过我以后,看到我狼狈、可怜的样子,奶奶把我抱到河边,轻轻柔柔的为我洗了洗脸,并擦干了我所有的伤痛。那一次,我没有哭。而这件事,沉睡在我的记忆当中,实在太久了,但是,每每想起,我就会泪流满面,这时,我知道,自己是又想起儿时慈祥的奶奶了。那一份遥远的爱今生不会再有,对我,却是刻骨铭心。

我十来岁时,最疼爱我的奶奶去世了,我开始跟爷爷一同生活,也许,就是这样的经历,使得自己有时候很难显得很孤僻,爸爸妈妈当时在村外开着一个小厂子,很少和我在一起,而那个时代,物质又很贫乏,玩具在农村更是奢侈品,于是,我在刚上过几年小学之后,就沉迷到听收音机与看评书的岁月当中去了。我上三、四年级的时候,我记得,当时老师让我们利用麦收假期的时间自己编写一个小故事,而我,因为读的书很多,就照猫画虎写了一个有关大公鸡勤奋的小故事,当时,老师看了特别喜欢,甚至还拿去给别的班老师炫耀。而我,当时觉得自己这种行为应该是一种抄袭,觉得很对不起老师的赏识。后来,在老师布置了同样一个作业以后,我就开始自己绞尽脑汁的编写故事,我记得,自己当时写的是关于一只小兔的故事,而我,毕竟学识有限,而且想象空洞,交上作业后,老师还没有看,就匆匆拿去跟同事去分享了,后来的结果可想而知,老师悻悻而归,还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白眼,那一刻,我的心中难过极了,但是,我又不知该怎样向老师去解释这一切。于是,一个孤独的孩子在一个寂寞的黄昏,忽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而我,当时的愿望只想着能够得到老师的谅解,可是,我当时没有打开那个结,以致背负到今天。

小时候的我很勤奋,而正是因为如此,我的学业也很顺畅,家里墙上的奖状都挂满了一面墙,虽然,那时候,远离父爱、母爱得我有时会很孤独,这并不是因为和我生活在一起的爷爷不疼爱我。其实,爷爷对我的爱也是我现在最沉重的负担之一,因为,在爷爷痛苦的被病痛折磨之时,我几乎没有尽过什么力,虽然,那时候我还很小。而现在,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苦时常来折磨我,可我当时的愿望就是想让爷爷就那样陪着我走下去,尽管,我也知道那个愿望在当时不但珍贵,更加奢侈。

在我上初中之时,爸爸的厂子破产了,我的家庭也开始支离破碎,而上学,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迫切的愿望,但那时,我那一颗赢弱的心根本就承受不了这场变故,而对于学习,我又如何安心的下来。后来,早早坠学的我经常梦回学堂,那一份心酸,一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为了生计,我去了远方的建筑队,为了不让被生活击垮的母亲再为我牵肠挂肚,我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姑娘。而到了那时,我似乎已经没有所谓的愿望了,或者说,根本就不敢去想这个话题。

而现在,一路走来,经过太多的辛酸与坎坷,过早苍老的容颜,依旧清贫艰苦的生活反而让我的心逐渐平静下来,而在日渐忙碌的须臾,开始了自己曾经无数次憧憬的写作生涯,虽然明知道自己文化底子薄弱,虽然,更没有那么多富裕的时间,但是,这个愿望我却决定坚持下去,哪怕前面不会有我所苦苦追寻的那个所谓的彼岸。

几十年的生涯当中,因为孤独,因为寂寞,亦或是因为痛苦,我很喜欢在月下徘徊,或者小酌。我喜欢月亮,无论是弯月、圆月,因为,有它在天边,心中就有一股清凉汩汩涌出,那份感觉,真的很惬意。而正是因为自己经过了太多的不幸与心酸,我这才有了把自己的故事写成圆满的一种冲动,那种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冲动时常爬上我的心头,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的豪情频频飘上我的脑海、、、、、、于是,圆月就这样诞生了。

第二节金刀

我所说的金刀代表的是一种荣誉,在历朝历代,荣誉都是闪着光的存在,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朝思夜想的东西。古往今来,为了荣誉的战争也是层出不穷,当然,它跟权力本身还是远远不能相比的,但它的存在却绝不只是一种虚荣的表现,在它里面,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西汉之时,曾经有一个名叫陈汤的人,他在给皇帝上书之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说得相当豪迈,即使今天,也依旧经常被人提起,这应该也算当时的一个经典语录吧。而就是这个陈汤,在年轻之时,家庭极为贫困,甚至经常以乞讨借贷款为生,这时候的他,别说荣誉了,即使吃饭都成问题了。

几年后,陈汤结识了权贵富平侯张勃,张勃很赏识他的才能,便在汉元帝要求公侯大臣推贤荐能之时,举荐了陈汤。而陈汤在等待朝廷安排之时,他的父亲去世了,陈汤却并没有回去奔丧,在那个年代,对守孝十分看重,而陈汤也就因为此事遭到别人弹劾,不但把其拘捕入狱,即使推荐他做官的张勃也因此受到责罚,那一年,正好赶上张勃去世,朝廷便因此赐给张勃的谥号为谬,谬本身就含有贬义,因己累人,从这一件事可以看出陈汤在当时人民眼中德行是有亏的。

而更为甚者,这个能官干吏陈汤,在当时还是一位闻名的贪官。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自己前斩郅支单于,威震百蛮,武畅西海,即使当时很赏识他的大司马王凤都曾赞誉他:“陈汤多筹策,习外国事。”

宋代大家司马光也曾在这样评价他:“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略,喜奇功。”

而历史的风云终将湮灭一些人,一些事,陈汤虽然自古闻名,但现在所知者恐怕也寥寥无几,但是他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却在传承千年以后,依旧铿锵。这对于他来说,应该是一种无上的荣誉,甚至能起到一白遮百丑的效果。

陈汤的故事应该是一句话成就一个人的杰作,下面我们在讲一个一个人成就了一首诗的故事。

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革命先驱夏明翰先生。

夏明翰父亲早逝,由祖父抚养成人,他由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介绍入党,而且,还担任过毛泽东同志的秘书。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时,夏明翰怒火中烧,悲痛不已,愤而写下:“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不斩蒋贼头,何以谢天下?”自此,他投笔从戎,参加了北伐革命军,并担任宣传部长一职。

同年,夏明翰辅助毛泽东同志发动了秋收起义,却在1928年,被叛徒宋若林出卖,而后英勇就义,而今天,我们所要讲的就是他临死之前所写的那首就义诗,原诗如下----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首诗的珍贵与伟大之处,在于诗后面那伟大的爱国情操以及夏明翰视死如归的大义。而这世上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替代这种超越生死、慷慨就义的大节、大爱、大操守呢?

夏明翰的荣誉本身就代表着一种高度,那是需要世人仰观的。

荣誉的高度,不一而足,有时,它甚至只是一个奖状,一个奖杯。记得,早些年,我刚刚去BJ打工之时,那时,所跟的那个建筑工地老板就曾带领工人为了赶工期,三天三夜不合眼,有的工人甚至一边吃着饭,一边就睡了过去。而那时,他如此费心劳苦也就是为了一纸奖状而已,我记得,颁发奖状的那一天,老板跟许多工人都泪流满面,那个场景,之所以久驻我的脑海,至今依旧清晰如昨,也许,正是因为我是一个比较看重荣誉的人。

而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荣誉本身虽然黯淡了许多,但勤加擦拭,它的亮光依旧会照亮很多人,这一点,是我至今都深信不疑的。就像那金刀闪闪,却不只是因为珍贵,起码,它那薄薄的亮光,看上去很舒适,很养眼,不是吗?

记得我自己小时候,所得的奖状曾经挂满一面墙,那时候,父母,祖父母提起我的学习都是满满的自豪,但是,后来因为家庭的变故,小小的我再也无心学业,而是早早踏上了打工的路途,而今回忆起当年情景,依旧是满满的心酸。而当初那满墙的奖状,似乎是现在最大的慰藉了。试想,一个无名的小子,流浪在远方不知名的街道,啃着冷冷的馒头,喝着苦涩的酒水,悄悄地回想着曾经有那样一段岁月,自己曾经因为努力的学习而被许多人瞩目过,那一颗疲惫而又忧伤的心,就有了几许清凉的回味。那是不是也是一种因为曾经的荣誉而令一个卑微的人抬起头的自豪呢?

权力可以给人带来短暂的快乐,荣誉却会为人留下永远的怀想,而这,也许,只有那站在一定高度的人才能看清的事实。

第三节胭脂泪

胭脂又叫腮红,是古代女子常用的化妆品,它的成分很多,主要有朱砂、红蓝花、紫草、苏方木、落葵、石榴花、紫茉莉和玫瑰等。它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那就是摘取新鲜的甚至是带水的花瓣,捣烂后加清水包在纱布中绞去黄汁,加酸粟子淘米水溶解黄色素,剩下的就只有红色素了,而“红妆”一词的由来也大抵与此有关。

而有关“胭脂”的由来自古以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商纣时代的燕国,当时燕国的妇女喜欢种红蓝花,她们便提取红蓝花叶子的汁制作成用来装扮用的脂,胭脂、“燕制”,岂不一语同音吗?

还有另一种说法,胭脂是在汉武帝之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国的,在那时匈奴的贵族妇女经常用“阏氏”来打扮使自己看上去更加美丽,在当时流传甚广,张骞就带了回来。【史记·匈奴列传】中说:“单于有太子冒顿,后有所爱阏氏。”

这两种说法,应该是后一种更可信一些,因为胭脂一词是由匈奴焉支山的阏氏演变而来,就算商纣之时真有类似的胭脂,恐怕也只是相似,并未真正形成。

而在汉代,胭脂的发展最为鼎盛,以至于宫中的贵族女子和平头百姓家的女子都用它来装扮自己,但两者所用的胭脂却大不相同。

王公贵族女子所用的胭脂颜色鲜艳、正色、粉质细腻光滑、色泽润白且易于保存,而平常女子所用的胭脂,虽说初看起来跟这个相似,但质地和颜色却想去甚远。

总之,女子爱美之心不分古今,古代女子对胭脂妆扮面容的喜爱程度,现在的女孩子们根本无法想象。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小诗-----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这首诗容易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一个古代女人早晨起来,对着晓镜,迎着朝阳,脸颊像红花一样绽放,而早晨懒洋洋的太阳,似乎要把她那张润白的脸融化了一样,好美的诗句,好期待的景象,岁月静好,美人如画。

而今天,我借用胭脂来比喻古代的女人,这个女人也许并不高贵、也并不美丽,她只寻常如随便在大街上拽来的一个女子,但是,跟这些寻常女子所不同的是,她的情感是饱满的,她的性格很善良,为人很真诚,即使她的梦想也很骨感,而这样一个古代的女子,我是觉得应该好好写一下的。无疑,胭脂代表的就是一种美丽,一种向往,而那古代女子姗姗向我们走来之时,我们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这样一个女子,她的泪水无疑是弥足珍贵的,无论是悲伤的眼泪,喜悦的泪花还是忧郁的泪珠。泪水有时不只是感情的倾泻,当一个人孤独的站在夕阳下之时,也许无端就会落泪,不知那一位诗人说过,女人是不可以用道理来降服的,硬邦邦的大道理从来都不是女人盘中的菜,照本宣科的滔滔不绝对女人来说有时还不如一把眼泪来的彻底、现实而且无法抗拒。

人们喜欢把古代四大美女比作是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闭月【貂蝉】、羞花【杨贵妃】,而在古代女子中,我独喜欢、敬重虞姬。虞姬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妃,她不但才貌双全,舞姿也是楚楚动人,即使剑舞的也轻盈如水,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是一个忠于爱情的奇女子,为了让项羽带队突围逃生,她甚至不惜拔剑自刎。这也无怪乎项羽英雄一世,对其念念不舍了,而项羽临终之时写的那首诗也可见他对虞姬的一片痴情---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若奈何?

试想一下,那曾经气吞万里的西楚霸王,在走投无路之际,面对爱姬拔剑自刎,心中的悲愤、郁闷、痛苦与无奈,充满胸臆,却不得不发出:“爱姬呀爱姬,现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我又拿你怎么办呢?”

虞姬拔剑自刎,换来英雄泪湿衣襟,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为其感动、倾情、追念,也算不枉她可歌可泣的人生。

泪打胭脂是一种亵渎,而情之所至,却又是别开生面的又一种美丽。

由于在古代,很漫长的岁月都是有男权主导的,像虞姬一样可歌可泣的女人虽多,但是载入史册的却是少之又少,而在历史长河中,悲情女子却是比比皆是,譬如说石崇的爱妾绿珠。

石崇失势后,孙秀依仗权力威胁石崇索要绿珠无果之后,便开始使用权力的杠杆,要把石崇置于死地,而绝望的石崇在临死之前都不曾放过绿珠这个本就苦情的女子,他冷冷一句“我因你而获罪。”却逼得绿珠走投无路,不得不纵身一跃,跳下金谷园,结束了她短暂的一生。

在金谷园半空中,飘舞着的那个美丽多情而又多才多艺的女子,多么像一只翩飞的彩蝶呀。而她的死亡,昭示的是古代万万千千的女子,因为不能自主,不能根本掌控自己的命运,无奈的沉沦于苦海,焦灼的生存在水深火热当中,而像绿珠一样具备纵身一跃的勇气的毕竟还在少数,而人生还要继续,当年人,当年事,的确需要属于后来人的我们去探究,去深思,要知道,好男人最禁不得女人在自己面前流泪,那晶莹剔透的泪珠里面,深深掩藏着一个女人向往自由与爱情的梦想。

第四节青山望断更无凭

曾经富贵人安乐,转瞬生涯即飘蓬。

杨柳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战前运筹唯胆色,劫后余波俱壮声。

何惜落花随逝水,青山望断更无凭。

在我国诸多武侠小说作家当中,我最早接触并熟悉的一个人是梁羽生,梁羽生每一部书的开头都喜欢引用一首小诗,他这个癖好,在我,感触颇深。而之所以在开头这首小诗中,引用黄庭坚先生两句成名作【只是把桃李改成了杨柳】,实在是因为,除了我本人很喜欢这首诗以外,在本书中,许多主角的名字都隐藏在这两句诗当中-------

像开头那个杨字,对称的就是“塞外独行”寒照雨的长子孟扬,而第一句最后一个酒字,所描绘的正是当年天下第一奇人公孙护的爱子公孙九妹。

去年,我动笔写了自己平生第一部小说【大侠寒照雨】,结果,这颗石子,落入水中,顷刻就消失殆尽,甚至没有激起一片水花。其后,很长一段时间了,我开始涉猎一些历史读物,像【中国通史】、【春秋战国超好看】、【史记】等,而在那些时日,我还写了一部很不理想的神话小说【归去来兮古恶来】,而现在,失意寥落之余,我又重新开始为自己曾经的梦想摇旗呐喊了。

说是梦想,那还要追溯到三十多年前,那时武侠小说简直泛滥成灾,而我也是诸多粉丝之一,那时候,就有心动笔写一部属于自己的武侠小说了,只是,直到同样喜欢武侠小说的同桌王峰同学,因为同样痴迷武侠小说,居然拜本省一位武侠大家为师,后来都开起了自己的武馆之时,我这个梦想,都还只是一个梦想,虽然,那时候,我早就为自己的小说起了一个很拉风的名字----神风霹雳刀。

而我去年之所以动笔,除了因为疫情的原因,了无事情做以外,更重要的是一位朋友搬家,把自己喜爱的一些书籍暂时存放在我的家中,而在这些书籍当中,就有我最喜欢看的武侠小说,而其中,光是金庸先生的小说就有好几套。刚才我说过,我最早接触的武侠小说,是梁羽生先生写的,至今我还记得自己平生所看到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就是他所写的【七剑下天山】,但随着对武侠小说的喜爱与涉猎,我那几年,所看过的武侠小说简直数不胜数,而那些大咖的名字也是如数家珍。

就别说梁古金温、卧龙生、柳残阳、萧逸、陈青云等出名的大咖了了,像并不十分出名的小说作家残墨、东方英等作家的小说,我也曾一一读过。后来,大陆【今古传奇】编辑部出了一版【武侠版】专刊,而我,也是沉迷于其中的一个游子。

而正是因为这份对武侠小说的痴迷与热爱,即使在今天,五花八门的作品充斥文坛,而我,独爱它而压抑了许久的梦想终于发芽,而且,写过一本并不十分满意的作品以后,居然再一次提起笔来,哪怕只是写给自己看,对我,也是一种欲罢不能的坚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