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讽世前后说部白蛇全传 第35章 开光

作者:佚名居士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08 08:42:23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却说今日金山寺里,是佛相开光的吉期,镇江府丹徒县以及邻近府县各官员,和一班乡绅施主们等,尽行请到,只有许仙一人未来。那位镇江知府性最急暴,问知许仙是个商人,屡请不到,太觉自大,反累众官员等候他,心头忿怒,要命差役前去捉拿。还亏扬州府在旁劝止,方叫一个家丁,拿了名帖,同了小沙弥,下山相请。那沙弥认识许仙,可巧走到五条街上,碰个正着,便赶上去扯住了他的衣服。许仙一见,不觉怒气冲冲,要想洒脱身躯,奔回家去。那沙弥抓住不放,并说道:“相公慢走!今日佛相开光,府县乡绅等都来拈香。知道相公屡请未到,很有些不快活,特差一个二爷,同了我来请你的。你再不去,老和尚也要骂我了。”许仙道:“我若要来,何须请得!只因家内乏人,故而不来。你们去回覆太爷便了。”旁边家丁也过来说道:“许相公,有名帖在此相请,单等相公一到,就好菩萨开光。如果不去,又恐家爷要发怒了。还是请相公走一遭的好。”许仙道:“我未换过衣服,如何好去?”沙弥道:“若是相公回府,就去不成了。随身衣服,尽管不妨。”

许仙听了这话,暗想:今番我独助檀香,何等体面!若然不去,恐惹恼了府太爷,反为不便。我何不瞒了妻房,到一到即便回来,有谁去告诉去呢?便道:“你们站着,待我到店中关照一声,就和你们同去。”说罢走到店前,嘱咐毛窦二夥道:“倘或小青问起我来,只说在间壁下棋,不要说我上金山去的。”二夥唯唯应是。许仙方同着家丁沙弥,渡江来到金山。

上山后,早见那所寺院,好不气概轩昂,山门重整,修理得金碧辉煌,暗暗赞叹。当时家丁先已入内通报,等到许仙走进,官员乡绅们尽皆起立,法海禅师也含笑相迎。那知府问道:“这就是许仙么?”许仙连称不敢,叫应各位老爷,上前参拜。众官绅颇加优礼,将他扶起,请他就坐。弄得许仙局促不安,忙答道:“各位老爷在此,许仙是属下子民,怎敢妄坐?”知府道:“今在佛地护法,又当别论。请坐了好谈话。”许仙方告罪就坐。法海启口说道:“许相公,老僧发愿兴修,多承美意,轻财捐助,

得成胜事,真是善人莫大的功德!”许仙因初次会面,忙问:“法名可是法海禅师么?”法海道:“不敢。正是老僧。”许仙道:“久仰禅师道高德重,今日会见,实是三生有幸!”叙谈了一回,法海从座上走了下来。细细对仙官一看,脸上果有

妖气。此刻在人前不好说明,暂为隐忍。只见众僧走人,报称吉时已到,佛相开光,请各位老爷施主上殿拈香。法海便吩咐正殿上撞钟擂鼓,红蜡高烧,乐人吹打,众徒弟执香站班,护引各位老爷,上殿拈香。惟许相公是太爷属下子民,未便同班行礼。但檀香是他独助,先到观音殿拜佛开光,然后候各位老爷来拈香。分派已毕,于是众僧引领在前,众官绅排着班次,先到正殿,又到各偏殿,拈过了香,末后到观音殿上。许仙已烧了头香,这也是法海的主意。少顷,众官绅行礼毕,邀到客堂中待茶。许仙是从正殿上来了。当下摆出素斋,各人挨次坐定,法海在下首相陪。素斋用罢,众官绅纷纷散去,不须细表。只说许仙见他们陆续去后,也向法海告辞欲行。法海道:“相公

且慢回去,老僧有要言嘱咐。请到内堂小坐片时。”便携着许仙的手,来到清净的禅堂中坐下。许仙不明白他的用意,又不知有甚说话,要紧问道:“禅师既有训示,请即赐教。”法海道:“我看你面有妖纹,定被妖魔迷住。你若能把他拒绝,可保你祸患不侵。”许仙道:“我在客边,并无亲戚朋友,那得有妖魔缠绕?”法海道:“你道妖怪是谁?就是家中的白素贞,和那婢子小青!”许仙初还不信,便道:“我娘子是妖怪么?这说那里话来?我家白氏妻房,贤能有志,秉性端庄,竟说他是妖怪,岂有此理!”法海道:“我知你迷字在心,不易醒悟,却也难怪。我且将白氏前后踪迹,细说一番,你就明白了。那白氏本是一条白蛇,生长在峨嵋山,修炼成精。你是十世以前的善士,在川广两处经商作客,那时路过峨嵋山前,见一乞丐将蛇擒拿在手,不觉心生怜悯,便出两贯青钱,买了放生,白蛇方得回山修道至今。但善士辗转轮回,算来已有一千余年,今世投胎,便是你的本身了。

那白蛇不忘从前救命恩德,特来相报,故而假托夫妇虚名,和你交好。只是蛇心最毒,过了几时,姻缘一满,日后难免有丧身之祸。老僧念你七世童男,根基甚厚,如此金枝玉叶,吞入蛇腹,岂不可惜?所以劝你把他拒绝,好叫两下里都得安身全命呢!”许仙仍将信将疑的说道:”原来从前有这一番因果。但事隔千百余年,有谁知晓?只凭禅

师所言,也算不得证据,怎见我妻是蛇妖所化?”法海道:“此事凿凿可据,你还不觉悟么?他与你夙世牵情,因欲了此凡缘,来到武林寻访,在西湖塘上相遇,引你到破败的祠堂中,结为夫妇,把钱塘县库银赠你,害你充配苏州。胥江落驿,专诸巷二次相会。可记得端阳佳节,已现原形,到了中秋,赌赛三桩宝物,是从昆山顾府盗来,不幸破露,险遭问罪。这都是妻房害你的,证据重重,尚不省悟,反来与我讨取真凭,未免太愚了!”

许仙听了禅师一夕话,吓得浑身抖战,走上前来,双膝跪倒,央告道:“弟子昏愚无知,还望禅师救我!”法海道:“我念你夙有善根,故来点悟。只要你立志坚牢,从此不念双妖,跟随我修心学道,将来便可抛弃尘凡了。”许仙道:“禅师法旨,敢不凛遵!弟子情愿皈依三宝。只是我与娘子夫妇情深,一旦分离,心实不忍。且容弟子回家,将禅师的训逾,点化一番,使他各归其所,我也放心与他作别了。”法海道:“看你尘缘难割,恩爱难离。也罢!你且随我出去,叫你夫妻分别便了。”便携了仙官的手,走向外来。出了禅堂,从侧首抄到后山。虽是日长,已是申牌过后。这里有

一茅亭,是法海平日修行的地方,十分幽僻。亭内有一块大石,摆着一个蒲团。早望见江面上波浪滔滔,好似匹练一般。法海走入亭中,在蒲团上盘膝而坐。仙官站立一旁,观看此地的风景,心里却还思念绞妻,不知他可在那里记挂着?我只是见了禅师,有些惧怕。原书便借着这个,说出一篇五行生克的大道理来,未免穿凿附会,所以我当作闲文,一概删去。仍说法海早知仙官用意,便道:“你看江水滔天,波涛滚滚之中,你的妻子来了么?”许仙即向四面一望,毫无形影,忙问在那里。法海伸一个指头,向南一指,方说道:“你还不见么?那边天上有一道白光,直冲过去的便是。”许仙就顺着指头望去,果见那道白光中,白娘和小青驾一小舟,鼓棹而来。吃惊道:“果然娘子来了,这便如何”法海道:“不妨。你若害怕,躲在我蒲团背后,看老僧降此二妖。”许仙央恳道:“还望禅师海涵,只用好言回绝了他,休伤他的性命。”法海道:“你且回避,老僧自有道理!”

做书的写到这里,却又要表明几句了。你道白蛇此刻怎么就来呢?原来书是并行的,许仙渡江上山,拜佛用斋,又与法海谈了许多言语,走到山后,足有半日工夫,家中的白娘,那有不悬望之理?因见夫主不回,即行命小青到店中去查问。二夥知道瞒不过去,却有意加上几句话,半真半假的说道:“今日金山上面,开光檀香观音,现任官员都到,还有合郡乡绅。因为方才小青姐骂了和尚,他就怀恨在心,回去告诉老僧,禀明现任太尊,差来几个家丁,约有五六七名,虽是用帖相请,好像牌票拿人。正见相公回店,就此难以脱身,一把将他拖住,都说许仙夙有善根,一定要他落发为僧。如果前去找寻,快上金山要紧。”

小青听得这话,慌忙入内禀告,就将二夥之言,细述一遍。娘娘大惊失色道:“相公真个上金山出家了么?阿呀,痛死我也!”此时娘娘眉头紧蹙,珠泪双抛,不觉乱了方寸。明知法海妖僧公报私仇,引诱我夫上山烧香,劝令落发修行,有意和我作对,拆散我恩爱夫妻。心肠狠毒,此恨难消。我虽知道他脱去妖胎,已证佛果,非比从前峨嵋修炼的时候神通广大,法力高深。我原不敢和他比试高低,怎奈欺我太甚!我只得与他拼命的了!主意打定,回头唤小青道:“我和你驾云速往金山,追赶你东人回来。”小青道:“少顷我们回来,二夥问及怎样出去,如何回答呢?”娘娘道:“这倒不妨,只说从后门出去就是了。我若今番追不转夫主,誓死不回!”小青问娘娘此去可要改妆,娘娘点点头,就把头上青丝打了一个结,用绢帕包裹好了,换了一件鱼白色的短裤,白绫裙子围腰,足上一双玄缎弓鞋。小青也打扮停当,各佩宝剑,然后一主一婢,化作青白两道光,穿窗而出,驾云直上九霄。

篓时来到江边幽静的地方,落下云头,并不被人瞧见,也用着遮眼的法儿。小青道:“娘娘既是驾云,何不竟到金山,反在江岸下去?没有舟船,怎好过江?”娘娘道:“我因为金山上面,不知有甚法宝,红光直透云霄,故而不敢驾云上前。我且拔下金钗,化一小舟,和你渡江过去罢!”说时,便从头上拔下一股金钗,投入江中,变成一叶扁舟。主婢二人跳上了船,便向大江东去。耳听得波涛声响,水势汹涌,娘娘站立中间把舵,小青在后梢打桨。望见金山上果有红光透起,料想他必有镇山的法宝。

无多片刻,已到了山岸边,将船停泊,主婢走上山头,进了山门,直到里边。穿过大殿,向东兜抄进去,未见有僧人走来动问,不知夫主藏在何处,心中不觉忧愁起来。但见侧首山坡上,有一僧人立着,在那里采樵,用斧砍着树枝,嘴里却自言自语道:“树上这许多孽藤苗蔓,待我把情根一齐斩断了罢!”娘娘听那采樵的话,直刺心孔,便上前叫声师父道:“我要借问一信,还请明示。”和尚道:“要问什么?”娘娘道:“夫主许仙,现在那里,相烦指引,感恩非浅。”和尚道:“你问许仙么?就从这里山坡,攀藤附葛过去,盘至后山坡,有一茅亭,他同俺师父法海,在彼打坐参禅。”娘娘道:“原来如此!待我去找他。”和尚道:“山路崎岖难走,只怕不能会面,徒劳往返。”娘娘道:“多谢师父!我要寻夫主回去,那怕路险难行,总要去的!”

当时从侧首过去,行不半里,只见面前一株松树上,刻写着一首诗,近前一看,见那上写道:“休生烦恼莫生愁,上界先知根底由。金玉之言须记取,山中莫把老僧求。”娘娘看了那首诗,心头乱跳,身子往后倒退,险些儿跌了一交,还亏小青在旁扶住。暗想此诗是昔日仙翁所赠,这里有谁人知晓,横写在松皮树上?分明叫我休上金山!我本欲依遵回去,免得惹祸招灾;怎奈夫妇恩情,难以一朝决绝。我且暂违仙训,只用好言向他求饶。若得他大发慈悲,放我夫主归家,那就没有事了。”如此一想,便同小青绕道过去。果见山凹中有一茅亭,亭内蒲团上坐一老僧,大约就是这个法海了。

不知娘娘用善言恳求法海,怎生斗起法来,水漫金山,闯出滔天大祸,且看下回分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