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谋尽天下 谋尽天下:第六十三章 第一难

作者:谁拾杨花雨中 分类:同人 更新时间:2024-04-04 06:17:14
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张三先生,人家在这儿呢。”公孙玲珑妖娆的给张良打着招呼。

一边的楚南公杵着拐杖颤巍巍的说道“他现在没空理你”

“张三先生害羞了呢。”公孙玲珑面具半遮的说道。

韩非抬眸向张良望去,他好看的眉头此时都快拧到一起了,要是现在有个洞的话他一定会钻进去的。

“公子殿下已在山麓,迎驾。”一名秦兵道。

后面缓缓驶来一辆尊贵大气的马车“公子殿下驾到”

在场所有的人都跪了下去,韩非上辈子连同这辈子都没有跪过人,反应慢了半拍,在颜路的小声提示下,韩非借助宽大的裙摆蹲了下去,她才不要跪。

同样不愿意跪下的还有张良,不过最后他思量了一下,还是跪了下去。

扶苏从上面走下来。

“小圣贤庄掌门伏念,恭迎公子殿下大驾。”伏念恭敬的说道。

“伏念先生,我们终于见面了。”伏念严肃的脸上微微有了一点笑容,话里别有深意。

伏念低着脑袋说道“公子屈尊垂爱,伏念不敢,这位是我的师叔荀况先生。”

“荀况恭迎公子殿下。”荀子低着头道。

“荀况先生年高德劭,不必拘泥虚礼,诸位都请平身吧。”扶苏虚扶一下。

“谢公子体恤之情。”荀子说着慢慢站起来。

两人相视一眼,神色都是一怔,两人似乎都是有些惊讶的样子。

“荀老先生,上次承蒙你和那位少年侠义相救,还未及答谢,扶苏一直记挂在心啊。”扶苏说道。

扶苏说的少年是有一次天明偶然间认识了荀子,然后和他一起在后山在山贼的手下救回了扶苏。

“公子不必太过挂怀。”荀子说道。

“对了,那位少年现在何处?看他身手似乎颇有来历啊。”扶苏看过章邯呈上来的墨家巨子画像,自然是认出了天明的。

“这位少年是我偶然认识的,我对其身世来历所知不多,公子面前不敢妄言。”荀子转移着话题。

扶苏听了脸色变回严肃,他认定了儒家包藏叛逆。

“原来上次在山贼手中救了公子大驾的,就是老师啊。”李斯说道。

“记我之令,小圣贤庄荀况救驾有功,传有司按大秦律例赏赐。”扶苏微微侧过头说道。

“是”一边的李斯应下。

“谢公子”荀子和伏念一起弯腰。

“李大人,那位贵宾还未到么?”扶苏问道。

“其人向来神龙见首不见尾,但既然答应来,就一定会到。”李斯回道。

张良眉头紧蹙,这似乎是他没有想到的,这也是一个变数。

扶苏径直走向前面,他们站在两边让开来,韩非一直站在最后面,尽量的减少自己的存在,低着个头。

“礼”在伏念的声音下,代表着儒家最高礼仪的八佾之舞行起,扶苏缓缓的在中间走进小圣贤庄。

“礼成”

大家跟在扶苏的身后往里面走,扶苏停下了脚步道“小圣贤庄不愧天下儒宗,果然气象万千。”

在扶苏说完这句话后,远处的传来了一声白鹤的声音,远远的飞来站在了屋顶上面。

大家看过去,扶苏又道“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乃是招贤之声,如果我没猜错,此楼定时贤士会聚的场所。”

“公子高见,那里正是小圣贤庄的藏书楼。”伏念上前说道。

荀子也走上前去道“公子,荀况年老体虚不耐久立,还请公子允我先行告退。”

“劳动荀老先生迎送,扶苏本就于心不安,先生就请便吧。”扶苏说道,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他心里肯定是不高兴的。

在大家的目光下,荀子往另一边的路走去。

一行人路过走廊来道了藏书楼的门口,扶苏望着楼层道“北有高楼,与云齐兮,正合此楼写照。”

扶苏想要往里走,听见了胜七身上巨阙铁链撞击剑身的声音停下了脚步“你们候在外边吧,杀戮之器不要冒犯了这清雅之地。”

“公子,一切还是以万全为好。”李斯劝道。

“这里是小圣贤庄,你在担心什么。”扶苏说道。

伏念上前去推开了门“公子请”

儒家的藏书楼里面恢宏大气,书卷万千,大家都走在前面,韩非一个人落在最后,她实在是不想陪着这个扶苏公子了,但是外面全部都是秦兵和影密卫,无奈之下还是只有继续跟着,藏书楼她也有很久没来了,托这个天才脑袋的福,这里面的书卷几乎她都看过,有一些是她自己看的,有一些是本就记在脑子里面的。

在伏念的介绍之下,扶苏一路边走边看,在道家典籍处,扶苏随手拿了一卷书册,只看了一眼,他的脸色就变了。

大家都没有发现,走在最后的韩非看着书卷横着摆放便上前整理,无意之间打开,里面的文字不是秦国的,她突然想起这藏书楼里的书卷都是用着各国的文字书写了,这不会就是李斯引导扶苏来藏书楼的意思吧。

扶苏走向前方的书桌,上面还有一个书卷摆在正中间,扶苏顺势拿起来打开来看,只是一眼,他合起来然后手指在书卷上面敲了三下。

韩非知道了他要说什么,可是已经来不及阻止了,看都看到了。

“始皇帝陛下平定六国之后,推行书同文的政策,命令即刻废除原来的六国文字,统一使用大秦小篆,这,伏念先生也应该知道吧。”扶苏说道。

伏念这才想起书册上的文字并非小篆“是”

“那为何这些新抄录的书籍,所用的都还是原来六国的文字呢?”扶苏问道。

“儒家建立藏书楼的宗旨,是希望成为我华夏一族文化的渊薮,列朝列代的经典都能完整的传承下来,方可追慕先贤之功,福泽子孙后人。”伏念解释道。

“伏念先生可知道始皇帝陛下推行书同文的用意吗?”扶苏问道。

“始皇帝陛下深谋远虑,伏念不敢妄加测度。”伏念说道。

扶苏接着说道“文乃心声,文不一,说明心不一,对于帝国,这是最大的危险,楚庄王问鼎以来,战乱绵延数百年,根源即是人心纷乱,始皇帝陛下深见于此,所以制订此国策以期四海一心,这才是彻底解决天下纷争,福泽苍生的唯一之道,除此之外,皆是小事。”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