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在他身前,跪着一位身穿甲胄的禁军小将。

赵德昭从小生在军伍,冲阵厮杀,在军中也有些根基,眼前这小将,曾经是他手下的一名校官,多次立功,被他保举进禁军,算是他的心腹。

尽管在皇宫莫名其妙挨了一顿训,还被禁足,但这并不意味着赵德昭跟外界失去了联系。

偌大一个皇宫,安插点儿人手,再轻松不过!

“回禀殿下,我亲眼所见,王公公接旨后,亲自前往赵王府下诏的,千真万确,绝不会错!”

小将信誓旦旦道。

“完了!”

赵德昭听到这里,脸色瞬间煞白一片,无力地瘫坐在雕花太师椅上,失魂落魄,口中不停呢喃着完了,完了!

父皇燕云之战后,身受重创,数次召见考校,都是在确定继承人,而现在咳血,明显是伤情加剧!

这个微妙时候,没有传召任何人,而只召见赵王,用意再明显不过了!

“父皇,你为何要如此!”

赵德昭一脸不甘,他想不通,为何赵匡胤宁愿选一个癫子,也不选他!

他一直以为,自己的真正对手,只有一人,老四赵德芳,从未将赵德峰视为竞争对手!

而赵德芳一介书生,迂腐气重,不被赵匡胤所喜爱,老三赵德林腹内草莽,文不成武不就,比他还不如,所以他几乎可以断定,父皇纵然对他再是不喜,也一定会传位于他,可没想到,父皇没有传位给他,也没有选择老四。

而恰恰是他一直认为最不可能的老五赵德峰,却成了笑到最后的人,赵德昭想到这里,心中越发落寞颓唐。

“老五啊老五,我到底哪点不如你?”

……

晋王府,赵光义得知这一消息后,腾地从太师椅上站起,走出书房,站在院中,目光灼灼地望向皇宫方向。

“大哥,莫非你真要选那癫子做皇帝?”

“要真是如此,那可就怪不得我了!”

……

御道之上,赵德峰跟在王继恩身后,亦步亦趋。

“赵王殿下,待会儿见了陛下,您可千万要多说些好话,陛下可再也受不起刺激了!”

王继恩一面引路,一面转身,和颜悦色地提醒赵德峰,与十日前传召态度截然不同。

那日只是公事公办,态度冷淡,可今日却十分和善,言语之中无不透露出善意,引得赵德峰连连皱眉,以他的才智自然清楚王继恩态度为何转变如此之大,只是他却懒得道破。

王继恩不是傻子,四个皇子,老二召见了两次,两次都是不欢而散,老三、老四更是一次都没召见过,唯独老五,算上这次,已经是第三次了!

王继恩历经数朝,跟随在皇帝身边多年,人老成精,心思活泛,赵匡胤的身体明显已经到了强弩之末,这个时候召见赵王,除了册立东宫储君,别无其他可能!

他现在要是不释放善意,等到眼前这位成了储君,再想交好,可就难了!

毕竟锦上添花很容易,但是远不如雪中送炭让人记忆更深刻!

“多谢王公公提醒,本王明白!”

赵德峰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句,便不再多话!

见赵德峰明显不乐意搭理自己,王继恩目光微闪,也识趣地闭嘴,两人一路直行,径直入了端明殿!

“儿臣拜见父皇!”

赵德峰躬身行礼,身为亲王,又是皇帝嫡子,见了皇帝,本该下跪,但赵德峰平生谁也不跪,赵匡胤也概莫能外。

反正这也不是第一次了,赵匡胤也只当自己这个儿子脑疾癔症加身,不会在这种小事上多加苛责!

“不必多礼,老五,过来看看!”

赵匡胤望着近在眼前的赵德峰,想到冶铁稻种及岭南帝国,不由心神激动,朝赵德峰招了招手。

一旁伺候的王继恩最擅察言观色,目见此景,眼角微微一动,什么都没说。

“父皇,这是?”

赵德峰走上前来,才发现面前摆着一堆堆奏章,有些不明其意。

“这是各地呈上的奏折,你先看看!”

看奏折!

赵德峰与王继恩同时一愣。

王继恩不着痕迹地瞥了赵德峰一眼,奏折可是只有皇帝才有资格查阅,赵德峰只不过是亲王,赵匡胤却让他看奏折,看来,是真的要让他坐上那个位子了!

“儿臣不敢!”

赵德峰摇了摇头,他隐约已经猜出赵匡胤要做什么了,当即以不合礼制为由推辞道。

“让你看你就看!”

赵匡胤一反常态,十分坚定。

赵德峰无奈,只得拿起奏折开始查阅。

只是看了几眼,赵德峰就停了下来,他猜的没错,赵匡胤这家伙,又开始试探他了!

开宝七年六月丁丑,剑南道节度使赵通上禀,剑南暴雨三十日,川中水患,淹没良田千顷,百姓流离失所,望陛下即刻决断,赈济灾民!

开宝七年六月庚午,连日暴雨,黄河决堤,淹没良田无计,受灾的确,涉及魏博、朔方、兖豫青扬四州,流民达百万之巨,望朝廷早做筹划,开仓放粮,迟则激起民变!

数份奏折,不是暴雨决堤,就是干涸绝流,让赵德峰看的眉头直皱。

“老五,你也看到了,我大宋虽然表面强盛,实际危机四伏,这几份奏折全都是水患,粮食短缺,各地流民四起!”

“各地州牧都在上书,求朕开仓赈济灾民,可太仓存粮不过三十万石,即便全部拿出去,也是杯水车薪,之前燕云之战,耗费国帑无算,国库空虚,难以为继,而灾情如火,刻不容缓,各州牧日日上书,可朕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赵匡胤面露愁容,不停揉着眉心,一脸头痛道。

“若是我大宋的水稻产量能翻上一番,区区灾情,又有何患!”

赵匡胤唉声叹气,一边说,眼光还不停打量着赵德峰,言语之间,疯狂暗示!

原来是在这儿等着我呢?

赵德峰心中冷笑连连,赵匡胤这又是在试探他,给他下套,逼着他展露出过人才干。

但赵德峰是什么人,你尽管试探,但凡说一句有用的,算我输!

“天意使然,父皇不必忧心,再者水患年年都有,我大宋不一样绵延长存,百姓安居乐业,区区水患不足挂齿,想来父皇已有安排,再加上朝中能臣颇多,君臣同心,必能想出解决之良策!”

赵德峰当着赵匡胤的面,打起了太极,将皮球又扔回给了赵匡胤!

听得赵匡胤嘴角微微抽搐,知道赵德峰又在糊弄他,心中来气。

但顾及王继恩在此,也不好发作,只好转移话题。

“灾情刻不容缓,但兵事也不可懈怠!”

“老五,你知道我大宋军卒战力不强,很大原因在于兵甲品质低下,难以与列国抗衡,兵甲低下归根结底,在于冶铁之术太过粗劣!”

“其他列国都掌握又先进的冶铁之法,故而其兵锋甲坚,而我大宋在冶铁一道上,落后他们太多,想要提升军队战斗力,不革新冶铁技术,绝不可能实现!”

“老五,你可知道有什么优良的冶铁之法吗?若有,不妨说来听听!”

见改良水稻之法套不出来,赵匡胤转而提及冶铁之术。

赵德峰看了赵匡胤一眼,他自然知晓冶铁之法,甚至比冶铁之法更先进的锻钢之法他也知道,但现在他肯定不能说,一说就什么都暴露了!

当即打起了马虎眼。

赵德峰苦笑一声:“父皇,我整日都在府中练武,哪有时间关心这些,四皇兄最喜读书,博览百家,或许会知道!”

“父皇与其问我,倒不如召见四皇兄,再不济,可以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共同商议,多多改良,只要肯下功夫,肯定能摸索出先进冶铁之法的!”

“你!”

赵匡胤听到这里,险些压不住心中的火气,爆发出来。

但转念一想,又释然了,露出意兴阑珊之色。

或许老五是真的不知道这些呢?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