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
赵文东神秘兮兮的从屋里拿出四双鞋子。
眼见的赵念儿一眼就落在那两双粉色的板鞋上。
“哇,这是新货吗?”
“是凉鞋,好可爱的小熊,这是给文丽的吧。”
赵想儿心思细腻,看到凉鞋上那只可爱的小熊熊,扭头看向小丫头文丽笑了起来。
赵文东没有卖关子,将鞋子一双一双摆在三个姐姐的跟前。
“这是大姐的,这是二姐的,这是三姐的,这是我们最乖巧懂事的小文丽的。”
“给我们的?”
赵盼儿有些不知所措,因为这个鞋子实在太漂亮。
粉红色的鞋面,板正的鞋型,还是皮革的,一看质量就不错。
当然,她一眼就看出来是别人穿过的旧鞋子,可这又怎么样?
别说她不在意,赵念儿和赵想儿前几天还在穿尿素裤呢,就更不可能会嫌弃了。
与其说是嫌弃,还不如说是大大的惊喜。
“真给我们穿啊?”
“东子,哪来的鞋啊?”
赵文东看向三人即是担忧又是惊喜的表情,先是蹲在地上帮小文丽穿凉鞋。
“哥,好漂亮,文丽好喜欢。”
这丫头这么大了还是光着小脚丫子呢。
记忆中只有周岁的时候,大姐给她做了一双过冬的布鞋,那之后就没有见她穿过鞋子。
哪怕是寒冬腊月,赵文丽也是光着脚丫子到处跑。
“这是大老板从海城带来的二手货,听说他们在市区都是论斤卖的,可惜我知道的太晚了,不然早就给咱家每人安排一双。”
“现在也不晚,这鞋子穿着真舒服。”
赵念儿已经迫不及待的脱掉劳保鞋换上板鞋。
还真别说,你还真别说。
二姐赵念儿今天的衣服是那批鱼腥味的白T恤,裤子是一条湛蓝色的破洞牛仔裤。
即便是一身的二手货,可搭配上那双粉色的板鞋,竟然有种城里人的时髦感出来了。
可惜一头短寸发型,皮肤也黑了点,着实有点煞风景。
赵文东抿了抿唇,看向一旁惊喜连连的赵盼儿,提议道:“大姐,回头买点虱子药,咱家都要好好洗洗头了,等二姐她们头发长起来,咱家一起去城里理个发。”
“嗯,姐知道的。”
赵盼儿也换上了‘新鞋’,她也是T恤加上牛仔裤,头发用一根紫色的头花扎起来。
“大姐真好看!”
“瞎说。”
赵盼儿红着脸,低头看了看鞋子,好奇道:“东子,你怎么知道我的鞋码?”
“合脚吗?”
“刚刚好,不多不少的。”
赵盼儿刚刚好,赵念儿大了点,两双板鞋都是37码。
再看三姐赵想儿,那双类似旅游鞋的网格布鞋上脚后,三姐原地踩了踩。
“这鞋子也很舒服,以后干活更轻松了。”
她偷偷瞄了一眼大姐二姐的鞋子,眼里闪过一丝艳羡,但也仅此而已。
赵文东早就担心这个,见状心中打定主意,回头一定要给三姐也寻摸一双一模一样的。
“三姐,这次只有两双这个,回头再有我一定给你弄来。”
“没事的,姐喜欢这个鞋,穿着舒服。”
赵想儿是喜欢,但她没有嫉妒的心理,也没有觉得弟弟这么分配有什么不对。
倒是听到她们的对话,赵盼儿和赵念儿同时一怔,自责的情绪涌上心头。
赵盼儿急忙开口道:“想儿,我的给你。”
“不用的大姐,我这双鞋真的很舒服。”赵想儿连连摆手。
“老三,你穿我的,我这个鞋有点小,走几步路就硌得慌,我穿你的。”
赵念儿做事雷厉风行,也不管赵想儿同不同意,直接脱掉鞋子踢到她跟前。
赵想儿:“……”
没给赵想儿拒绝的机会,赵念儿就把她的椰子鞋脱掉,穿到自己脚上。
“咦,刚好。”
赵文东只觉得好笑,明明鞋头都凹陷了好不好,这双鞋子是男款的,目测能有40码。
而且刚刚那双板鞋给她穿明明还大了一码呢。
二姐就是这样,口是心非。
赵文东有些愧疚,早知道就按照姐姐们的号码好好挑了,这鞋子好看不好穿有什么用啊。
砰砰砰~
“大丫在家吗,我是你建川叔,建国让我过来看看你家房子。”
院门突然被人拍响。
来人是村里唯一的瓦匠曹建川,老村长曹红旗的本家侄子,他爹是村里的木工师傅曹红军。
父子俩靠着木匠瓦工的手艺,在十里八乡靠给人修房子打家具赚了不少钱呢。
是村里家庭条件仅次于万元户杜立国的本事人家。
杜立国女儿杜鹃和曹建川女儿曹美玲是同学闺蜜,两家关系不错,最近这两年,杜立国经常给曹建川介绍好活儿。
“是建川叔来啦,快去开门。”
赵文东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丁,自然要开始学着村里的人际交往。
再加上这几天在另一个时空跟人打过不少交道,此时应付起这个村里的富户也不含糊。
将人请进来。
曹建川目光落在老赵家几个丫头身上。
听女儿说老赵家穿上了城里的衣裳,如今一看,何止是衣裳啊,人家那鞋子也时髦得很呢。
再想起女儿曹美玲一回家就让他买什么发箍,他就一个头两个大。
再看老赵家几个丫头,就免不了带着一丝怨气。
你说你家穷得好好的,现在突然这么会打扮做什么?
“建川叔,我们先看看正屋,我想除了屋顶补漏之外,再把墙面刮个大白,窗户也全换上玻璃的,您辛苦给我开个价。”赵文东一副小大人模样。
赵盼儿一听要动这么多地方,急忙要上前阻止。
可刚迈出去的脚还没有落地,就让老二赵念儿给拉了回来。
“姐,东子才是咱老赵家的顶梁柱,你就让他操办吧,真有问题你再出面还来得及。”
赵盼儿:“……”
正屋里头。
曹建川倒没有小看赵文东这个孩子,农村就是这样,家里的男人才能顶门立户。
再说往前十几二十年,十二岁就已经不是孩子了,已经可以给家里赚工分了好吧。
“啧啧,狗蛋啊,这墙面最好再补补,不然白灰沾不住。”
曹建川四下看了看,撕掉墙上一片泛黄发黑的报纸,只见夯土墙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好大一片,也不知道之前赵二驴子是怎么将就的。
几分钟后。
曹建川熟门熟路的说道:“屋顶怕是要全部拆了重新铺瓦片,最少需要六百块瓦片,现在一块瓦是两分钱,加上两个人的工费,我总共收你四十块钱,墙面顺便给你补了。”
“那窗户呢?”
“窗户有点麻烦,现在城里玻璃紧缺。”
赵文东闻言,急忙表示道:“建川叔,玻璃我自己弄,我有门路。”
“哦?”
曹建川听堂弟曹建国说过,老赵家这个小子搭上了一个海城的大老板。
没想到这个外地来的老板关系还挺硬,连紧缺物资都能搞到?
“那行,到时候我免费帮你安装,不过你得紧着点,过些天我还要去给人盖房子呢。”
“好,明天我就把玻璃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