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白日赶路,夜间住店歇脚、放驴喂料,如此两天后才行到江宁府的宣阳门下。
“客官住店啊!”
黄石站在一间客栈门口,小厮热情的过来招呼,黄石点点头,这小厮便把驴车赶去后院。进得大堂,只见柜前一个中年男子正在跟掌柜的讨价还价。
“掌柜能否再少上一些?我就要一张床。”
“就一个大间,要住你便包下。”
中年男子脸涨的通红,身旁一个小男孩不停地呼唤爹爹……可这中年男子不愿意就此放弃,这一切都看在黄石眼里。
黄石走上前,对掌柜说道:“掌柜的,这一个大间有几张床?”
“客官是要住店?”
“自然。”
掌柜略过中年男子,面向黄石说道:“小店大间两张床,一百二十个小钱。”
“我要了。”黄石潇洒地丢下一些钱,又补充道:“多的喂好我的驴。”
掌柜喜笑颜开,回道:“自然自然,便用最好的料喂客官的驴。”说着便招来小二引路。
“掌柜,那我?”中年男子急切的说道。
掌柜阴沉的说道:“没见客满了么?去去去。”
中年男子只得拉着小孩往外走,而黄石则是拦住中年男子的去路。
“兄台,可否停一步说话?”
中年男子惊疑的问道:“不知小官人何事?”
黄石回道:“兄台既是住店,我又只身一人,不如与我同住大间,可好?”
“这……”
“兄台放心,我不是那强人。”
中年男子想了片刻,随即说道:“既是如此,蒙小官人盛情,我便分担些房钱。”
说完竟是要将一些小钱递给黄石,黄石自是不收。推辞一番,方才作罢。
客房内。
“这位小官人,今日多亏有你。在下沈周,字望之,钱塘人。”
中年男子向黄石作了一揖。
黄石还了一礼,说道:“小弟黄石,字子丘,去往京师。不知兄台是去往何处?”
“此次带小儿回乡省亲,停留此地游玩几日。原想住进驿馆,哪想驿馆人满,只寻得这客店,之后便是子丘方才所见了。”
沈周仍然有点忿忿不平。
“驿馆?沈兄莫不是有官位在身?”
“子丘言重,不足道也。”
沈周随即招呼小男孩过来,向黄石介绍道:“这便是小儿沈括。括儿,还不赶紧行礼。”
小男孩郑重的作了一揖,又跑开去。
沈括?难道这是北宋未来的科学家沈括?不会这么凑巧吧。
黄石如此想着,便问道:“沈兄,令郎年几何?”
“元日过后便年六。”
黄石算了一算,果真不错,这沈括便是写《梦溪笔谈》的沈括。稍微平复心情,说道:“我观令郎,是成大器之人,沈兄有福。”
沈周听得喜笑颜开,摆摆手说道:“子丘莫夸,这个不好说,不好说……”
两人聊了一会,黄石这才想起尚未吃过午饭,此时已然饥肠辘辘。
“沈兄,今日小弟做东去吃些酒。”
“怎可让子丘再破费?”
黄石劝解道:“沈兄,小弟是有事请教,随我走罢!”
黄石这便拉着沈周,招呼着小沈括往外走去。
席至一半,黄石问道:“是这样,小弟想打听一人。同是官身,想来沈兄也是有所耳闻的。”
“哦?子丘说的是哪位?或许我知一二。”
“庐州包希仁。”黄石说道。
沈周想了想,随即说道:“可是那王尧臣同榜的进士包拯?”
“对,就是包拯。沈兄可熟悉此人?”
黄石打听包拯是有用意的。据黄石所知,包拯景佑年间赴京听任,但不知是哪一年。若要通过荐举取得功名官位,除了范仲淹,如果再加上包拯推荐,那成算肯定会更大一些。如今既已行至江宁府,便想一路西行去往庐州一番。
沈周点点头,徐徐说道:“此人我略有耳闻,至孝至极。昔年知建昌,因赡高堂,故辞官归乡,此时应在庐州家乡。”
黄石听闻心中大定,趁这包拯尚未听任,便有机会结识这大名鼎鼎的包青天。
“子丘可是与这包希文有旧?”
黄石摇摇头,说道:“非也。小弟知其名,未见其人,此去京师便想拜访一番。”
“那子丘此行怕是要多走上些日子,江宁府西行三百余里便是庐州,去往京师便多了些路程。”沈周如是说道。
“无妨无妨。小弟去往京师也并无要事,只是向来好结交人杰,如此错过便以为憾事。”
“子丘真乃好性情。敢问此去京师可是为来年省试?”
黄石摇摇头,说道:“小弟并不擅长经义,去也是落榜无疑,倒是对治事奇技颇多了解。”
“哦?不知子丘所指为何?”
“诸如技艺、天象、兵事……”
黄石自是吹嘘一番,不必多说。
饭后三人来到位于秦淮河畔的文宣王庙,民间也称作孔庙。
“官家垂怜,去岁得以扩建,如今气势更甚。”
沈周边游玩边向黄石介绍。
孔庙前人头攒动,各式手艺人耍着绝活,叫卖声不断。一个摊前却是格外热闹,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人,黄石一行人便好奇的看过去。
“走过路过的众位看官,看过来哪!”
一个大汉围着人群边走边吼。
只见场中央摆了一口大锅,锅下架着柴火,锅里已经冒出蒸腾的热气。
一个赤膊壮汉走近锅前,对着众人抱抱拳说道:“众位看官,某初到宝地,今儿靠着祖传技艺讨口饭吃,大家多多赏脸。有钱捧个钱场,无钱捧个人场哪!”
壮汉扫视了一圈,又继续说道:“众位请看!这口锅烧的是滚油。”说着就拿起一条活鱼丢进锅中,那鱼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就炸成鱼干,看得在场众人是惊呼连连。
黄石暗笑,一个把戏而已,倒是沈周父子看得是非常出神。
壮汉见众人表情,便继续说道:“某便要去这锅里捞些东西!”说着又甩了几枚铜钱进去。
“怕不会从锅里把小钱捞上来吧!”
“这人太不要命了!”
……
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