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会结束,还有一场元廷高官参加的庆祝宴会。
宋青书这些汉人进士坐在下首,蒙古、色目进士在上首。
元廷出席的是一些国子监、御史台的官员,地位最高的则是奇皇后以及皇太子。
不过宋青书的位置离她很远,看得不是很清楚,而且她面前还罩着一层纱。
另一位汉人进士傅公让低声道:“皇后出席,可不是什么好征兆,难道又要临朝称制。”
宋青书道:“皇帝不是还好好的?”
傅公让说:“你看,来的还有几个地位很高的番僧,听说他们给皇帝进献了所谓双修之法,皇帝沉陷其中,只怕身体……”
傅公让欲言又止。
“这些番僧还真是唯恐天下不乱。”宋青书道。
“但番僧势力强大,其中最厉害的一个,号称明王,为番僧之最,不仅佛学修为很深,还有高深莫测的武学修为。”
“明王?”宋青书对这个词多少有些熟悉。
傅公让道:“但此人比较神秘,不怎么露面。”
宋青书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他已经见识过了擅长无上大力杵法的番僧图门,蒙古金刚宗必然还有更多高手。
众人饮了几杯酒,场中又进行了几轮表演。
一队表演摔跤的武士下去后,上来了十六个女子,各个妩媚动人、浓妆艳抹,赤着双足。
傅公让冷哼了一声,对宋青书说:“她们就是天魔舞众。”
“天魔舞?”
傅公让道:“这是西域番僧搞出来的名堂,他们说是藏传佛教舞蹈,然后元廷挑选了十六名女子组成天魔舞众献舞。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欺君罔上,可就是无人敢言明。”
“这么说皇帝也很喜欢了。”
傅公让叹了口气:“社稷危矣!”
音乐响起后,那十六个天魔舞众女便开始起舞。
说庄重也有那么点庄重,可她们穿着太清凉,透着一股妩媚。
庄重与妩媚二者结合在一起,实在是说不出的诡异。
宋青书心想:“原来元顺帝喜欢这种审美?”
——《元史》确实有元顺帝喜欢十六人天魔舞众的记录,为番僧进献。
十六名天魔舞女身子曼妙,一次转身时,宋青书心中一惊,赫然发现其中领队的女子就是此前在青衫楼遇见的月姑娘,另外还有她的小婢。
“那个是?”宋青书问。
“这我就不知道了,”傅公让冷冷地说,“这些靡靡之音,荒淫之舞,令人不齿!”
宋青书喝了口酒:“是有些不太合适。”
傅公让道:“如果我花费十年,可以进入御史台为官,一定要整顿吏治。”
宋青书抱拳道:“傅兄很有抱负。”
傅公让道:“这是自然,既然高中进士,就要为国效力。”
宋青书笑了笑没说话。
傅公让道:“宋兄,你我将来皆为七品朝廷命官,难道不是吗?”
元代的进士,状元是从六品;然后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以及所有的二甲进士都是正七品;第三甲为正八品。
(其实相当一部分时期,元代进士只有状元为第一甲,这个细节就略过了)
宋青书随口道:“以后看看再说吧。”
傅公让说:“宋兄文采斐然,高居探花,一定是朝廷栋梁。”
“借傅兄吉言,”宋青书又问道,“傅兄是哪里人士?”
“颍州。”
“颍州啊。”
“怎么了?”
“没什么,只是想到了另一位姓傅的人士。”
——将来位居大明几大战神之一的傅友德目前远没有眼前这位进士那么潇洒。
场中的天魔舞众跳完后,依次来为新科进士们倒酒。
月姑娘走到了宋青书的面前:“奴家月观音,为探花郎斟酒。”
“月观音?”
这个名字似曾相识,难怪宋青书当时会鬼使神差与她喝了那么多酒。
看宋青书微微一愣,月观音道:“探花郎,您怎么不喝?”
宋青书收回心神,那些疑惑的事情也有点想通了,她那种妩媚中的高贵之感就是自带的。
“谢月姑娘。”
宋青书喝了杯中的葡萄酒。
月观音道:“探花郎,你的名字果然人尽皆知。”
宋青书道:“我就说决不食言。”
“我也不会食言。”
月观音笑了笑,起身离开了。
另一位天魔舞众给傅公让倒了酒,傅公让面无表情地喝下,他显然非常不喜欢这些女子。
傅公让道:“宋兄你看,这些人沉于酒色,难道真的不知叛军遍地?若不是汝阳王等几位将领奋力扑灭,恐怕坐在这里喝酒的就是叛军了。”
他的声音大了点,一个番僧狠狠瞪了他一眼。
宋青书道:“傅兄,这些番僧懂汉语。”
傅公让叹了口气道:“可惜我人微言轻,即便高中进士,连一个番僧都左右不了。”
此后不再多言。
席间敬酒时,宋青书又听一个蒙古进士带着醉意道:“俺从枢密院那得知,汝阳王不久之后就会大军南下,剿灭滁州一带的义军。”
宋青书摸了摸鼻子,记下了这句话。
随后又进行了几轮表演,这场宴会才告结束。
宋青书越来越觉得这个世界不简单了。
不仅草莽中还有无数英雄,元廷同样不能忽视。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轻敌是万万不行的。
——
春风得意马蹄疾。
虽然考中探花郎只是为了小李飞刀的能力,探花郎本身是个“附赠品”,但说出来很好听。
宋青书心情不错。
回来时,天色已晚,哈总管却又邀请宋青书多喝了一顿酒。
“宋兄弟,以后你就是大人物了!七品命官,哈哈!”
宋青书道:“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情。”
宋青书心里想的是现在义军占据那么多土地,这些进士貌似能封官的地方都不多了。
哈总管以为宋青书想要留京,于是说:“翰林院也不适合宋兄弟。”
宋青书随口打听道:“宴会上我听有人提到了明王,哈总管可知?”
“知道,两年前才来到京城,立马就被封为了国师,号曰不动明王。我听王府的番僧们说,明王武功盖世,佛学精深,比少林寺方丈还厉害得多。”